第1631页

简直就是一老油条。

“听真话还是假话?”郑浩收拾心情,心中推测着刘一九的目的,对着他问道。

刘一九瞪了他一眼。

郑浩苦笑,“你这人,简直不解风趣,开个玩笑不行?”

说完之后,脸色就有些落寞,“说实在的,我并不看好我们嘉陵厂的汽车产业。如果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我们自己设计的汽车,先行占领市场,并且形成品牌效应,现在遇到的处境还不会太危险。现在国内民众跟很多当官的都是一样的看法,国产的什么东西都不如国外的好。而且,说实在的,国外的汽车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跟经验什么的还真的比咱们强了不是一点两点。这跟我们的电器产品一样。”

郑浩的这些话,并没有遭到刘一九的反驳。

他说的都是事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国内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思想跟文化,还有价值观。

碍于国内的一些政策,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各种技术,中国真正的高科技都是用在军事科技方面,根本就没有办法公开,为了保密,也没有进行民用化,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很少。

西方国家的技术,那是肯定的。

不然,国家也不会花费大量的宝贵外汇去引进。

汽车产业方面,国产的轿车基本上没有面向市场的,现在进口车已经不断地在国内的道路上跑了。

“嘉陵厂不是没有机会。”刘一九叹了一口气,现在起步,远比吉利这样的私有企业要容易得多。更何况,吉利是没有九院这样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的。

“如果嘉陵厂那边的汽车到现在都没有搞定所有的技术,并且无法实现流水线生产,绝对不会有机会。”

郑浩跟国外接触的多,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让一种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国产的很多产品,即使性能不错,也会因为很多关键零部件需要靠着手工生产来保证,无法降低成本以及形成更大的产量,在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的位置。

“具体情况,还得到嘉陵厂看了具体情况才知道。”刘一九也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