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页

现在南海那边的局势,可是由苏联人在控制着呢。

双方都是清楚,这个工程是非常庞大的,需要的时间也绝对不会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在美国同意之后,刘一九就把事情交给了潘镜湖,专业的人士,自然比他更加有优势。即使他有着多百年的认知,对于目前海军需要的更适合的技术,他也是不太清楚。

反正有源相控阵雷达什么的,这些国内研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这次合作,不可能取得成功。

刘一九需要的就是让中方的技术人员学习美国方面的设计建造经验,是否建造,真的没有太过在意。

“技术上面,我们可以放弃一些,但是必须得从美国人身上学习到整个的设计经验。为我们建造万吨级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做准备。”刘一九在离开之前,对着潘镜湖叮嘱着。

潘镜湖很是认真地对着这个比他小了快两轮的年轻领导人点了点头,“刘主任,您放心吧。我们知道。”

建造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军舰,甚至为将来共和国建造航母做准备,这是每一名中国海军装备科研人员的心愿。能够有机会到美国的老牌海军装备设计研究以及建造单位去学习,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人满意了。

第1045章 难产的嘉陵汽车

潘镜湖跟美国人谈六千吨导弹驱逐舰的技术合作细节,刘一九再次回到了山里面。

随着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大巴山上面的植物变得越来越清脆,植被更是茂盛。这里面由于九院的崛起,蓝军的成立,很大的区域都被划为了军事禁区,原本稀疏散落在山里面的小村庄,都被移民安置到了达县等地方。

这一次回山里,刘一九没有乘坐直-91,而是坐火车到成都。

嘉陵厂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很是迅猛,摩托车销量每年都在节节攀升。销量已经突破十万辆每年,产值破五亿,创造超过两亿的毛利润,这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绝对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业绩。

任何领导,对于这样的业绩,这样的企业,都应该非常满意。

刘主任却不满意。

一点都不满意,不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嘉陵厂这么多年过去了,汽车都没有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