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

没有理论知识,就让他们在干一些高精尖端的零件的时候,需要更加严格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去执行……

不然,九院也不会如此缺乏顶级技术工人。

而在国外,西方因为工业发展的时间足够,所以他们拥有庞大的工人队伍,而且得益于教育体制的完善,他们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的。苏联虽然是走的专机生产路线,但是他们主要就是发展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而且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让他们有着庞大的工人队伍。

基数大了,顶级的工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且生产环境决定了他们需要改变对工人的培养模式,各种先进的装备制造使得他们的工人培训方式远远优于中国方面。即使浪费,苏联也是浪费得起,15个加盟共和国支撑着整个军事工业的发展呢。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仅得从别的单位弄技术人才,还得自己建立一个人才培训机构。最好是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人才,国内目前培养中专生的那种模式是绝对不能取的……”在这个问题上面,一直都是九院的心病。

不得已,刘一九不得不再次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原本,他们指望着别的学校给培养符合他们自己使用的人才,但是这种貌似无法跟上他们的节奏。

“我们自己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王顺义皱着眉头问道,“我们这些专业,各个都不是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胜任的,而且需要培训很长的时间才能用……”

“如果我们在学习期间,专门向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去培养呢?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研究过程中……”

“不是说技术工人的培养吗?”谢和平也皱起了眉头。

“技术工人培养,那是大专方向,理论学习跟实际操作培训结合,而本科以上,则是需要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就向着研究领域而去……”

“时间太长,等到能用的时候,也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谢和平现在有些急迫。

压力最大的就是三区的技术工人。

虽然研究力量同样也是非常缺乏,但是国内每年都有大学生分配到他们的单位,最缺的反而是技术工人。

“如果不培养,仅仅是抢别人的,能够解决问题?”刘一九同样也是非常不满地说道。

国内的众多单位,为了成果,为了成绩,目前都是到处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