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我知道你的担忧,但是这是我们整个航空工业的问题,国家没钱,咱们手中的钱,也是国家的。只不过归我们支配而已。最多呢,我们不过背上一个不好的名声而已。我想三级部的那些大佬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刘一九无奈地叹息了一番。
要611所跟541坦克基地,就让上面的大佬们很是不爽了,尤其是李云龙,担心他们最终因为摊子铺的太大了,资金链断裂,让所有的项目都得面临下马的困境。
到那个时候,不上不下,最终还是给国家增加负担。
刘一九一直记得运十的下马时间,觉得自己还能够有不少的时间去捞钱,要不然,他打死也不能花两亿去建设一个国内最大的化肥厂啊。
“这个不行,得缓一缓,既然你跟那边联系了,马凤山老先生到这边来了之后,你跟他谈谈就行了。还是按照541以及611所的操作方式来,等到国家正式下马,我们再接手过来。这样一来,谁都没话可说。”郑浩经历的远比刘一九多。
虽然要浪费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稳妥才是最为重要的。
第450章 九院的资金压力
刘一九默然。
现在要去把运十要到手上,老丈人李云龙估计真的得大嘴巴子削自己,541就因为上面要价太高,到现在都是闲置起来的,他们可是马上就要开始生产龙卫一型坦克。
巴基斯坦两百辆,军方一百一十辆的订单,加起来可是三百多辆的制造订单,巴基斯坦这是如同吃了大力金刚丸一般卯足了力气要准备跟印度阿三进行第四次印巴战争,确定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
这些天可是天天都在催着刘一九以及姜明加快速度。
没有能够证实这种坦克真的可以干掉苏联提供给印度的t72之前,巴铁没有底气啊。即使这次战争失败了,也不能变得更差,大不了认真搞几年,等待来年再战就是了。
升级坦克生产线,这些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仅仅靠着九院基地里面的那点小生产力,一年估计最多也就能够生产二十辆顶天,三百多辆,他们得生产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共和国在军工方面的基础很差,即使搞出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这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规模化生产跟实验生产这是两回事情,成本是必须得考虑到的问题,而且批量制造之后的质量性能也是对于整个生产工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的。
在军工生产研发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等待。要不然,上面也会为难,你自己算算,我们基地里面有多少的项目,多少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说是国内军工行业的又一个体系了。”郑浩提醒着刘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