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页

接受了611所,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把他们设计的这款高空高速的歼击机给生产出来,并且不断进行改进,这需要非常大的一笔钱,至少是数亿;要么他们就重新进行设计一款新的战斗机。

同样,需要更多的钱,毕竟得从头还是论证,讨论气动布局,讨论性能参数,设定性能指标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战斗机,没有十年八年,别想指望能够快速出成果了。

第410章 疯狂的新领导要搞矢量发动机

611所,虽然说是建于七十年代,不过最高的楼房也只有三层,都是红砖的外墙,没有做过防水处理,有着粗狂的苏式风格,房间都是比较大,也比较空旷。

整个单位里面的绿化倒是非常不错。

现在看起来虽然有些陈旧,不过比起后面不知道在哪一年新修建的三十多层的设计大楼要好了太多了。

唯独不好的就是,这个研究所建立在市中心,实在是有些不合适了。不说建在山里面,至少也得是建立在一些偏僻的小镇上。

最为顶级的研究项目,不能放在人太多的地方,否则,不利于保密。

刘一九根本就没有想过,他自己是在山里面待久了,共和国也喜欢在山里面搞重点工程,所以在看到611所第一眼就在想这个问题。

黄乔松带着刘一九到了涡扇六的研究办公室区域,同样是几栋三层楼的红砖苏式房子,里面的空间足够大。

刘一九到的时候,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这都是整个涡扇六设计研究团队的核心人员。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中年人,这让刘一九很是满意,要是都是一帮子老头子,这就没有意思了,他们干不了多少年的活,然后招聘一批人员进来,还没有学出来的时候,老一辈的老了,新生代还没有成长起来。这就会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出现。

共和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二十一世纪初期这种现象非常严重。

刘一九可不希望自己的单位里面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位就是涡扇六总设计师齐海同志。这位是副总设计师婺源孔同志,同志们,这位是接收你们团队的九院基地主任刘一九同志。”见到黄乔松带着来过一次的郑浩以及一名年轻人进来,会议室里面的十多位核心团队成员都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