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刘一九的指点,要让真空炉里面的温度在排干了空气之后加热到2400°c,并且保持这种温度,不算是太过困难。
但是要进行高温烧结其他的纯钨以及纯钼,仅仅是耐火砖以及锆砂根本就不行,必须得有纯钨制成的坩埚来盛放那些仅仅是通过高压压合在一起的粉坯。
“主要是加工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加工问题,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对于这种东西的加工,刘一九还是知道的。
纯钨钼制成的一些材料在未来有着非常大的用处,主要就是这种材料的硬度以及耐高温程度。
“对,用来加工超硬材料的ys8我们已经搞出来了,磨削内孔的砂轮机附件也是弄出了,在镗孔的时候用加强长爪没有问题。可调头加工外圆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整个大钨坩埚的大部分的重量都在底部,加工的时候,由于切削过程的受力点跟整个工件的重型离卡盘太远,夹紧力太大,坩埚的口壁会裂开,如果夹的不够紧,大部分的重量都是靠着后面的顶尖来受力,刀子一碰到工件,就会掉下来,我们那车床的导轨都已经被砸坏了……”负责大钨坩埚技术开发小组的组长雷为民赶紧向着刘一九介绍着情况。
他们虽然有着一个上百号人的设备车间,自认为机械加工技术实力还是不错的,现在却也不敢继续去实验了。
一口直径700毫米的大钨坩埚,装纯度99975的钨粉九百多公斤接近一吨,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经过等静压成型之后,利用直径加工回转直径32米的重型立式车床切削下来一百多公斤的粉,这些粉因为受到高压的影响,粗细就会受到影响。
六百多公斤的粉坯再经过高温烧结,经历结构依然发生改变,加工下来的废料必须重新用化学反应生产成蓝钨,然后一步步还原再次变成纯钨粉。
就这五口锅,已经耗费了两百多万的成本!
他们如何敢继续下去?
整个厂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
第385章 用技术要挟工厂的技术大拿
每个月整个754厂的工资都不到十万块,他们的研发经费直接就在大半年的时间内,或者说半年的时间内耗费了两百万,这样的责任,陈向伟也不敢继续了。
就连郑浩,都是有些纠结。
如同鸡肋一样,继续搞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功,这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知道还要填进去多少。如果不搞,前面的投资就打了水漂,这对于整个基地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最后,跟陈向伟以及754厂的众位领导们一商量,觉得把这个事情丢给刘主任最合适,毕竟,九院里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