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有户九万三千八百七十七家,青壮男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二人,青壮女丁九万九千一百八十七人,老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二人,婴幼儿二万一千三百四十八人。”
“袁爱卿此事办得很妥当,且等户部核查完全后,记得要归入户部档案,另再备一份送于孤王处。”对于袁愧这位吏部尚书,李显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不说其它,就光说这区区的一件小事,按李显的想法,调查人口,自然是调查出个大概的数字就是了,毕竟这年代不比现在,这年头还是有很多人窝居于深山老林当中,连路都没有的地方。
可是,看这位袁愧的样子,怕是连那种人也一并而给登记造册了。
而至于,为何每州里都是男丁比之女丁要少得对半左右,则是因着这大秦国连年的征战,能保持着一州之地有个万余户,而每户人家里有能平均分摊上半个男丁,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剩下的兵部尚书审贸,虽然看不出这老家伙能有多大的材,但李显连着数次征战于外,都是这审老儿在调整钱粮武库,虽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也算是中规中矩的,李显倒也不至于要换掉这种人。
毕竟来说,像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人,还是需要这种中规中矩一点的人好。太激进或者是太落后的人,都是要不得的。
而剩下的这满朝公卿里,李显总不能一个个全都细致地考察过去,所以暂时的来说,也只有罗际这一位工部尚书,是李显想着要急需调拔走的人。
毕竟工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比之钱袋子的户部还要来得更重要。留着这么一号人物如一具千年老尸一般坐那完全无所作为的,李显又怎能容忍得下去。
细细一思虑,李显便有了主意,当下,就在这太宣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显朗声道:“如今我大秦百废待新,当昌文教显德于四海,开武禁示威以为隆昌。孤以为,当在承德殿外,另设一学院,名翰林院,主修国史,著书立说等事务,并整理四方文库,设翰林院士一名,位正三品要员,此暂时由工部尚书罗爱卿代理翰林院士一职,罗爱卿以为如何?”
“谢大王,老臣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一直站于一旁,神游天外的罗际,听得李显竟然还让他再兼个大官当当,罗际顿时是大喜过望,忙不致拜谢不已。
“嗯,如此,这翰林院,孤可就全权交给罗爱卿你了,至于要网罗多少天下文豪巨匠以充实翰林院,那可就要全看罗爱卿你的本事了。”完事了,李显不不忘再阴这老儿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