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刘侍中亡故,这支斥候军本想投效新任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但王彦超已经养了一支斥候军,不愿接纳他们,所以下官便想着,能否让他们投靠到太尉帐下。”
赵匡胤边听边来到桌前,搬出凳子坐在王仁赡对面,问道:“特别的斥候军?是怎么个特别法?”
“刘侍中当年辗转征战多地,为了方便刺探军情,花了十数年时间组建了一支斥候军,他们精通多地方言习俗,擅长刺探军情,每随刘侍中到一地,能很快融入当地百姓间,侦查到隐秘军情,有需要时还能暗杀敌军斥候。
这些斥候多是刘侍中从州军精锐中遴选而出,阵前作战也丝毫不逊色于殿前司兵士,但他们年纪都有些大了,再想重新参军已无可能,便委托下官帮他们找个门路。
太尉已是防御使,待到淮南战事结束,论功行赏时定然会升任节度使,届时太尉便会需要一支这样的斥候军。”
王仁赡口中的这支斥候部队,在此时是佣兵一方的节度使必须拥有的特殊部队。
此时的节度使都是一州的军政长官,随时要做好被皇帝征调的准备,奉旨意统领麾下州军为皇帝征战四方。
而为了防范节度使,朝廷会经常给节度使调换驻地。
节度使麾下的州军却不会随他调任他州。
所以,节度使每调换一次驻地,麾下的军队便会换一批,这便能有效地防止节度使拥兵自重。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乃是兵家大忌。
为了方便行军作战,节度使们通常都会养一批亲军性质的斥候部队。
这批斥候军数量不多,通常在百人上下,他们会随节度使辗转各地,一直为节度使效命。
这样就算节度使调换了驻地,麾下的军队换了一茬,他还能有一批如臂指使的亲信斥候,不至于在战场上无可信赖之人。
但这些年,随着朝廷对禁军的不断扩充,以及对节度使权势的逐步打压,越来越多的节度使都开始缩减麾下亲军的规模。
朝廷已不再需要节度使提供强有力的军队,那些没有异心的节度使当然也乐得将财富用于享乐或是储藏。
王仁赡的这些同袍,在前任上司刘词病逝后,其实已经找过好几名节度使,但他们都无一例外拒绝了这些精锐斥候的投靠。
无奈之下,这些斥候来到了开封,找到了王仁赡,希望当了官的王仁赡能安排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