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心急如焚,还欲劝谏:“陛下”
“文伯。”郭荣抬起右手:“朕知道你的意思,只是如今步兵司军心动乱,让别人去,朕不大放心。
朕也清楚,袁彦虽然持重,但确实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所以朕只是让他暂代李继勋,若是他办事不力,朕便依你,撤职换人都由你来定。”
郭荣身为皇帝,好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王朴哪还有反驳的余地?
王朴嘴唇不断抖动,几欲开口,最终还是沉默着坐归原位。
接着,便是郭荣对袁彦的各种交代,嘱咐他赶赴淮南之后,一定要稳住军心,监管好步兵司内各级武官的动向
赵匡胤正襟危坐,看似很认真地听着,余光却瞥过王朴有些发青的面容,心中蓦地升出一股莫名的异样。
撇过头,望着袁彦愈发峻挺的脊背,赵匡胤满脑子都是袁彦方才那句:“我若是他,也会这么做”。
突然之间,赵匡胤觉得自己有些看不懂这位忘年之交了。
两人差了二十余岁,在澶州三年,赵匡胤一直虚心向袁彦求教各种兵家要诀,袁彦也乐于指点这位晚辈。
那段日子里,两人时常相聚痛饮、切磋武艺,醉了累了就畅谈家国大事、天下时局。
赵匡胤自认为,自己与袁彦称得上是忘年之交,并自忖对袁彦的为人相当了解。
但自打随郭荣入了开封,两人的官阶不断擢升,公务愈发繁忙,彼此间的来往自然也就稀松了。
在开封三年,除开公务上的必要往来,赵匡胤与袁彦的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关系渐渐就淡了。
在澶州时,袁彦只要动动眉毛,赵匡胤就能看穿袁彦的心事。
但如今,赵匡胤再望向袁彦,却只能看到一团不断蔓延的迷雾。
赵匡胤心中暗自感慨:这才三年,袁彦的变化怎会如此之大?
就在赵匡胤思绪纷飞之际,郭荣已完成对袁彦的训示。
郭荣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态,按了按常服下微微发痛的胸腔,环视四位信臣:“时候不早,有劳诸位了,都回去歇息罢。”
话音刚落,郭荣突然想起桩事,接着说道:“赵匡胤,你留下。”
奋斗在五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