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赚钱的机会

拿起最上方一本薄薄的书籍,李延庆端详着蓝色封面上的两个小楷:“论语?你送这给我干啥,我会没有论语吗?”

“郎君请翻几页看看。”

李延庆随便翻了几页,每一页都是李延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内容。

“这有什么特别的吗?”李延庆皱着眉道。

呆鸟,张谦和撇了撇嘴,急言道:“看字!”

闻言李延庆仔细看了看,又用手细细摸了摸,大吃一惊:“这是印上去的?!”

李延庆如此吃惊,是有原因的。

之前李延庆的书房中,所有的儒家经典,全部都是手抄本,只有几本佛经是印刷术的产物。

稍稍了解下,李延庆才知道,这时候虽然雕版印刷术已经十分成熟。

开封、洛阳、成都以及扬州都分布有不少印书铺,李延庆屋中仅有的几本刊印的佛经,便是洛阳的潘家印书铺刊印的。

但这些印书铺一般只会刊印佛经和日历,没有一家印书铺会刊印儒家经典。

无他,实在是此时民间的识字率太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读书人十分稀少,刊印儒家经典卖不出去几本,连制作雕版的钱都赚不回来,没有商家会做亏本的买卖。

而此时佛教盛行,就算是不识字的人,偶尔也会买几本佛经回家供着,因为佛经不光有文字,还有佛像。

日历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

李延庆因此打消了抄袭些小说贩卖的念头。

因为即便是像宋城这般繁华的州城,识字的人都不会超过五百人,卖个锤子的小说啊!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流行的文化产品总是越来越倾向于一般民众。

这是随着社会的识字率不断提升而改变的。

小说要到明清时才繁盛,是因为那时候社会底层百姓的识字率上升了,消费者变多了,才会出现专门的小说家,和刊印小说的商家。

只有一般民众的识字率上去了,这些产业才能存活和发展。

作为上司,当然不能在下属面前表现得过于激动,李延庆收住了心神,语气平缓地问道:“你从哪弄来的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