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如果大明像这样四处开战的打法,那必然会拖累国计民生,出现各种问题。
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有钱了,但是万历三大征一打完,国库又能饿死老鼠,导致天灾之下,大明各种事情都闹了出来,亡国之因就此埋下。
如果万历要按照现在这个时候的打法,那就跟不可能坚持多久,国库空虚之下,便是各种问题又一次爆发。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大明,是绝对不能用以前的思维来衡量了。
不说在刘伟超的帮助下,崇祯皇帝狂点科技树,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明生产力,使得大明的物资,比起以前是成倍的被生产出来。
就说大明的武器,和他们敌人之间的差距,也在加大。至于兵源素质,刚经历了十几年的动乱,当兵的将士,都是打多了仗的。可谓是兵精粮足,又会怕什么打仗呢!
更不用说,大明军队每打下一个地方,就能得到那边的矿产之类,或者解决藩王事宜等等,打仗的付出,都是要小于收获。这样的战事,并不会因为打得多就国库空虚了。
对于这些,吴之屏不了解,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都不了解。反正这次的会议,吴之屏就是个传声筒,把朝廷的旨意传达了而已。
在会议之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一边在开通的几个港口做买卖,一边就得准备大明朝廷交代的事情了。
…………………
崇祯二十年四月中旬,北方,以鄂齐尔图汗为首的和硕特部贵族,还有以杜尔伯特汗为首的杜尔伯特部贵族到达大明京师,没有意外,他们的所见所闻,算是重塑了他们的世界观:原来这世界上,还能有这样的!
大明的繁华,大明的新鲜事物,真得让他们大开眼界了!
杜尔伯特汗选择留在了京师,被分为侯爵,享受大明的繁华。
至于其他人,主要都还是年轻,则选择从军,也就是当武将。
当然了,这些蒙古人的品级和武将实权是分开的。
品级和他们归顺大明的功劳有关,实权则要等他们从大明军学院考核出来的结果有关。这其中,还包括了鄂齐尔图汗。
鄂齐尔图汗归顺大明,并且还有一份见面礼,被封为伯爵。但是他的军中实权,暂时还是待定。不过以他的经历,有统领部族的经验,至少也是参将起步。最终会是什么,这取决于他在大明皇家军学院的表现。
鄂齐尔图汗对于自己的爵位没有杜尔伯特汗高,心中还是非常介意的。另外,加上他入关之后的所见所闻,便向崇祯皇帝提了出来,说他想给固始汗写信,劝固始汗归顺大明。
对此,崇祯皇帝很是高兴,当场就怼鄂齐尔图汗表态:青海和西藏,是大明一定要拿下的地方。如果固始汗不肯归顺大明的话,不用久等,过几年之后,大明必定会兵发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