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说这个通讯方式,在原本的历史上,叫做沙普信号塔,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也就是十八世纪由克洛德·沙普提出的信号塔。
这种信号塔,是一种在横梁两端安装两个巨大悬臂的装置,分别由缆索操纵,悬臂可以形成七个角度,相邻之间相差四十五度,横梁本身也可以旋转,不过沙普限定横梁2个角度,每个悬臂7个角度,所以这种信号塔单次总共可以传输98种可能性。
在鼎盛时候,这种沙普信号塔遍布法国,从法国东部的土伦传到巴黎,横跨七百多公里,用时可能只需十到二十分钟。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刘伟超和崇祯皇帝说话中都已经有所提及。
毕竟大明朝远比法国要大,很有可能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就会造成这种通讯的中断。
但是,在电报发明之前,这种沙普信号塔也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这不,崇祯皇帝就图这个通讯方式够快,就也想建立一套。
崇祯皇帝在挂断了视频通讯之后,想了下,并没有马上传旨锦衣卫指挥使,而是又拿起手机,语音刘伟超,让他把这段期间有关倭国的情况,整理一份资料给他。
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刘伟超传给他的资料。有倭国的,也有沙普信号塔的。
而对于这个沙普信号塔,刘伟超也有建议,原本适合法文的这个,是不适合大明朝的。索性就采用数字编码的这种。
他给崇祯皇帝的提议是,把大明的汉字总结一遍,不重复地记录到一张很大的纸上。根据后世的资料,一千个常用汉字,就能覆盖百分之九十的书写。
也就是说,一千个汉字,写到一张纸,如果写不下,那写两张纸也可以。但是,刘伟超估计,只要崇祯皇帝愿意,也能让人造出一张大纸,写上足够小的字,只是用一张纸,就写完一千汉字是没问题的。
然后,就简单了,只要数字组合横坐标和纵坐标,就能定位一个汉字。基本上能做到,两位数的横坐标和两位数的纵坐标,就能表达一个汉字的意思。
而古代的文人,那是讲究言简意赅,说话简短,类似发电报,就能快速传递一份信息了。
而这个沙普信号塔也不用照抄,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组合,就可以尽量简单一点,只需要有十种表达方式就可以,甚至还可以用颜色来标记,比如正面红色,背面黑色这种,红色表示横坐标,然后翻下面,再用黑色代表纵坐标,也能减少信息传递时的失误。
刘伟超把这个设想提了出来,有交代崇祯皇帝,让他要先去试验下,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就用更好的办法来代替。
崇祯皇帝看完这些资料,那是非常喜欢,便摆驾去了田贵妃这边。
“陛下,可是有什么好事?”田贵妃一见崇祯皇帝笑呵呵的样子,便知道肯定有好事,当即问道。
崇祯皇帝把手机拿了出来,让田贵妃这边的心腹,开始把里面的资料抄写出来,他在边上看着,然后才和田贵妃说道:“从你这里出去的陈圆圆,干得非常不错!”
有关倭国的事情,暂时他不想和任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