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物

‘花伞’上这些人的庚辰年写的清清楚楚,他可一点没说谎。

康熙微笑着捋了捋胡须,李德全会意把伞接过来递给皇上。康熙打开,上面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胤祯书写的,偶有几行不认识的应该就是生辰的主人自己书写。

说真的,看到弘皙和老九的礼物时,他就对十四有期待,十四果然也没让他失望。

康熙是有给他们仨算过行程进度的,看上面的地址就知道他们的行程多匆忙,不用想三人是利用休息时间准备的礼物。

仔细回想另外两人礼物上留的地址就能发现是十四先想起来的这个主意,之后被老九发现,老九跟着学的,最后才是弘皙。

他并不是怪弘皙没想着他,弘皙年岁小,又忙着赶路肯定很累,他走之前可是提前送了礼物的,想不起也无妨。

心里本就对十四满意,此时看到礼物更加得意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好,当然他其他儿子也不错的(老八除外,自从得知良贵人的事儿,他就没把老八当自己儿子)。

把伞仔细的收好,康熙和颜悦色,“还有吗?”弘昛手里还那个一个厚厚的书册,难不成是给他写的字?

“有,”抬头示意弘昛上前,“阿玛说汗玛法一直重视民生疾苦,常常为百姓吃穿发愁。他了不少农事古籍,又拜托九叔弄来些番邦作物,这是这几年阿玛研究出来的粮种能代替小麦、水稻的农作物。”

弘昛恭恭敬敬的把书册呈上去,他身后跟着布耶楚克,小丫头的手里拿着两个布袋子,小小的布袋子里装着红薯和玉米。

农作物?

康熙惊的直接站了起来,他挥开李德全亲自从弘昛的手上把书册拿过来。书册上文字清秀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

“额娘心疼阿玛日以继夜的研究,在阿玛外出的那些年她接替了阿玛的工作,去年研究初见成果。一亩地红薯可产三百至八百斤。玉米略次些最高未过五百。”

弘暄没说为了测试这个产量,他额娘这两年买了不少的土地,荒地、下等田、中等田,就说刚开垦出来的荒地红薯都能达到二三百斤。

“红薯不挑地方,像沙地种出来的红薯味道最好,产量也高。”

弘暄的话说完,大阿哥请来的那六十个老人中有人颤颤巍巍的上前,“皇上,那,那什么红薯真有这位阿哥说的能出这么多?”这六十个人是实打实的平民百姓,这一点大阿哥没说谎。此时听说有沙地都能出产三百多斤的作物,他们哪里还坐得住。

大阿哥教导的那些规矩礼仪早就被他们抛到脑后了,他们眼里只有那红薯。

康熙没种过回答不了,因此看向弘暄。

弘暄温和的笑笑:“那当然,老丈若是不信,可以亲自试种,红薯耐旱,冬季比较容易储存,我个人认为很适合推广种植。我们府上去年五顷的黑土地全部种植了红薯,一亩地产出为一千二百斤。”

“听说百姓大部分都是下等田,下等田产量肯定没有黑土地高,只要勤快,出产个三四百斤也是没有问题的。在一个,这红薯叶子和茎也能吃,不论是放点白面蒸一蒸还是炒着当菜都可以。”

“就好比这时节青黄不接,吃点红薯叶子也挺好。当然也要注意这个度,可不能把叶子都吃光了,那样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一句他玩笑着说。

听到这话,心情忐忑的老者也跟着笑了,他还以为贵人都比较凶的,没想到这个小阿哥还跟他们开玩笑。“那是当年,说起别的我们可能不行,论种地那是行家。小老儿今年六十,打从我有记忆起就在地里刨食。”

说起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老人家也不紧张了,对土地这些他真的是张口就来。

那边康熙也看完了书册,他神情非常激动,深吸了好几口气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弘暄,你府上如今还有多少红薯和这个玉米。”

“汗玛法,去年的产出除了自家食用,我们一点都没卖。额娘说我们讲的再好也不如让汗玛法亲自实验实验,阿玛也是这个意思。除了江南富庶之地,大清大部分的子民都难以解决温饱,倘若这个红薯跟玉米果真如此,那过不几年咱们大清就能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

他咬重真正两个字,惹的康熙都抬头看向他。

如今的大臣上折子歌功颂德说他多英明,大清国泰民安,其实他心里别谁都清楚,大清真正富的不是老百姓,是地主和那些商人,还有贪官污吏。老百姓依旧在过着穷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