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偏偏太宗皇帝在海贸的事上对众儿子和群臣也生出不满,故意模糊林如海设立海贸衙门方案的重点,试探众皇子和百官的态度。那次大朝会九皇子一系的狼子野心暴露得多惨不忍睹也不必细述了,因此引起太宗皇帝的猜疑是必然的。

长康宫事情做了,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还失了太宗皇帝信任,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那长康宫肯定要复盘啊。

所有朝堂争斗,在分析局势的时候,都会站在对方角度推演对方有可能的应对。站在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提出了海贸专营的设想,利益最大化就是把海贸衙门设置在户部管辖之下。盐铁专营也是这么设置的,有先例可巡,从九皇子和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那个海贸衙门单独设置在中书省下辖的方案,东宫一系都不可能提得出来。

那么林如海为什么偏偏提了这么一个不可能的方案呢?那就是自己的方案泄露了。

有人泄密,自然长康宫和九皇子都要暗中彻查。小钟妃是个细致的人,这一回溯,就发现自己前脚定了计划,后脚林家那丫头就和史家丫头通信了。

保龄侯夫人也算是个难得周全细致的人了,一般人也算计不到她,湘云才在牡丹宴得罪了林家姑娘,林家姑娘就送了信来,保龄侯夫人自然是要查的。

张河家的刚把信送到,保龄侯夫人就当着湘云的面接信拆开了,见了确实是十首牡丹诗,想起湘云那日的挑衅,觉得没问题了,才把信交给湘云。

保龄侯夫人觉得,牡丹宴上,自家姑娘是被林家那丫头压得死死的,这个颜面不挣回来,以后自己的亲闺女也受连累。既然是斗诗,保龄侯夫人也没撵人,就让张河家的在客房喝茶,等着湘云回信。

湘云作诗是真敏捷,还真不到一炷香就把十首牡丹诗做好了,让张河家的带回来。

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是因为黛玉把握的时间巧,这个行为就成了:林家借闺女的名义给史家丫头送了一封信,但是林家送信的婆子在史家呆了足足一个时辰。鬼知道两家交流了什么东西哟,也不知道史家回信写了些什么内容。紧接着,长康宫关于海贸衙门的设想就被林家知道了,还捷足先登先将折子递到御前,哪有那么巧的事?

在九皇子和长康宫看来,保龄侯府就是黄泥巴沾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林如海震惊的瞧着黛玉,只见闺女神色如常,仿佛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一般。这要是用到战场上,称一句用兵如神也不为过啊。

所谓离间,谁说一定要许以一方什么好处或是拿到另一方的把柄什么的呢?只需要把准了双方的脾性,在关键的时候制造一个小误会,也一击必中。

让对方和盟友相互猜忌,有时候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端看这个时机、力度拿捏够不够巧妙。林如海觉得,今日闺女给自己上了一课。

第62章 黛玉起个话头,林……

黛玉起个话头, 林如海很快就将前因后果捋清楚了。然后,林如海也不禁哑然失笑。“玉儿就不怕你送信给史姑娘的时候,长康宫还未将计划告知承恩公府或保龄侯府?”想要通过这么一件小事就让长康宫对保龄侯府起疑, 关键在于黛玉送信给湘云的时候,保龄侯府那边已经知道长康宫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