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知道轻重的,将野心最大的汝南袁氏打落尘埃,所空出的官位依旧由顶尖世家瓜分。

这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杨赐又难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铲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自己白忙活一场?

虽说汝南袁氏乃汉室大敌,但事已至此,不可能不争取利益啊!

下一刻,他就知道了答案——

“长文,将你的奏议给杨公一看!”

顾承招手,陈群上前拜下。

陈群面庞温润如玉,身姿优雅挺拔,乃标准的世族子弟,此时双手奉上:“请杨公过目!”

杨赐展开,细细看之,脸上露出沉吟。

各地举荐,划分九品,这九品并非官员的大小,而是资格,评议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品级越高,起点越高,升官越快,品级低下,则受人轻视,升迁也慢。

看似这种制度就是察举的规范化,让世家权力变得更加明显,但杨赐注意到了,审查、考核、监督、惩戒、定职等等一系列措施,都由皇帝指派尚书台官员担任。

所以这新设的尚书台,才是关键。

这是与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极为不同的一点,中正可以评定,却无最后的决定权,若有不公,立刻罢免,永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