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草原上,开启了半定居模式的草原部落,心惊胆战地接受着齐国民兵的引导。燕山围场的扩张速度飞快,留在草原上的不仅有推出原本边境线的兵卒,还有贴出告示后第一批赶到草原垦荒的平民。

垦荒令许诺了技术支持和基本安全保障,也许诺了垦荒后的田地归属,只要能交上税赋,理论上来说,不管打理出多少田地和牲畜,都没人会管。

第一年免赋,第二年只收半成,到第三年才开始按照关内税赋比例收税,极低的税赋让人心动不已。要是三年还什么都拿不到,那别说继续在这里坚持、还准备纳税了,人早就饿死了。

名为垦荒,但实际上在草原完成的不是垦荒,而是新式牧民转型。定居后的纺织、草场和养殖场的组建,让半耕半牧有了实现的可能。实在养不好、种不好的,还能参与国有建设的工坊,换个地方靠双手致富。

起码,这里开出来的工钱相当不错。

垦荒令召集着尚在关内讨生活的百姓前往草原,军屯一个个建了起来,原黎国北部的黑土地上,也迎来了新的主人们。

朝事总是处理不完的,定下以柔和手段迁徙汉化的安排,薛瑜短暂松了口气,关注了一下之前被丢回楚国的使臣后来发展。

大不敬之罪,本该割了舌头死刑,是使臣的身份救了他一命,最后只割了舌头。所谓的过了江陵关的聘礼,实际上子虚乌有。打包了带来的东西,使臣灰头土脸地被丢出了江陵关,还在对峙防备的关隘间,江陵关守军“亲切热情”地送了对面几场火攻。

爆炸声持续了半个多月。

薛瑜的身份,在国内的争议声很大,传到楚国,引发的攻讦更是格外强烈。但是齐国人关起门来争论未来君主,是自家人的事,对外竟是一个个无师自通了怼人绝技。

“你们为什么骂我们太子殿下?太子男女关你们这些酸儒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