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制造行业拿齐镇东的话来说进入了深水区,赢者全赢,输者全输,齐镇东认为目前风云通讯算做得不错,智能手机行业领先了一步,但是风云通讯在技术储备和研发上与诸如华为、中兴这些巨头仍然有差距,与苹果和三星这些国际巨头差距更大,哪怕在开发安卓系统时和谷歌进行了合作,但是仍然感觉很吃力,齐镇东的意见是要么就还要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储备,采取包括收购一些国外老牌企业及其技术专利,比如摩托罗拉甚至索爱,要么就彻底放弃手机业务,彻底放手出局。
齐镇东的这个观点陆为民倒是早就知道了。
手机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哪怕是外行都知道,而这里边的大投入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这一块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曾经为华民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哪怕风云通讯抢先一步,但是仍然感觉到相当吃力,尤其是研发上的投入和技术专利上的受制于人,都让齐镇东这个搞了十多二十年的老人感觉到压力巨大,技术上的短板不是短时间就能弥补上的,如果要继续坚持下去,投入将会巨大,而且胜败还很难说,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换代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稍不留意你就落后了,持续的投入又会对企业的盈利带来影响,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一块上华民集团高层也是意见不一,虽然风云通讯曾给华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现在却有点儿像一个巨坑,你不知道你的投入能不能给你带来回报,但是风云通讯的体量如此巨大,你要抽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说难听一点儿的话,你要找一个接盘侠都没那么容易,国内能接得下的似乎除了华为、联想这些巨头,其他都根本吃不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华民集团,包括陆志华和齐镇东心里都没有把握,从这个层面来说,陆为民倒是觉得齐镇东已经成功的从一个技术官僚转化成为了商人,起码不会为了所谓事业而不管不顾,还是能够从企业生存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
陆为民力图从华民集团的状况来分析国内经济的状况,这是一个窥斑见豹,从微观见宏观的观察分析,盖因华民集团的产业就覆盖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和金融行业。
第七十三章 迎难而上
从微观到宏观,陆为民觉得对华民集团旗下企业的解剖分析,也能够大概看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境况,进而也能对昌江经济进行一个类比评估,也有助于自己下一步工作重心的安排和调整。
甄婕的介绍基本上符合陆为民的判断,房地产业开始趋于下行,但是颓势尚未真正显现出来,但是估计一两年间就能让所有人感觉到冰冷刺骨的寒意,制造业危机也开始显现,像消费品这一块还略好,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制造业企业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像风云通讯所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有些撑不住了,连风云通讯这种具有相当规模和自主品牌的大型通讯设备制造商都有些吃不消了,可以想象得出像沿海地区那些山寨和代工企业的状况有多么严酷,这也让陆为民不寒而栗。
宋州和丰州这两个自己起家的地方,都是以传统制造业为典型代表的工业城市,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宋州正在力求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转进,像机器人制造和核电设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都属于此类,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像宋州占主导的钢铁、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等怎么来转型?或者说怎么在这一波寒潮中生存下来?它们做好准备没有?
华达钢铁转让给复兴钢铁之后,也在产品线上做文章,传统的建筑用钢已经转为生产汽车用钢板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线,但是陆为民觉得恐怕随着经济趋冷,复兴集团宋州钢铁公司日子也会越来越不好过,同样像苏谯的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困难,传统市场萎缩,企业不得不升级进行技改,但是技改就要投入,投入之后,市场会不会好转,负债压力会更大,能不能收回成本,这些问题都压在企业经营者的心上。
丰州的情况也一样,建材行业萎缩下行的压力很大,无论是双庙的水泥还是南潭的地板,还有大垣的家居产业,都一样,而最具代表性的家电产业也同样面临着残酷的淘汰,如胡敬东所说,今年丰州伏龙区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工不足而不得不关门暂停生产,而这种关门究竟是暂时性的还是一关就再也无法打开,谁也说不清楚,按照胡敬东的说法,估计还是再也无法打开的可能性更大。
陆为民很清楚,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批企业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死去,也还会有一大批企业苦苦挣扎,希望熬过这个寒冬,当然也会有少数企业能够借助这一场经济危机,实现自己企业升级转型,进而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胜利者。
制造业的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地步,可以说现在的传统制造业基本上都处于一个保本经营状态,只要能保开门保工人工资,那就相当不错了,这就是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