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十年代黎阳地区一分为二之后,原本北黎阳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黎阳市应该说是继承了原来老黎阳地区的主要工矿业基础,可以说原来老黎阳地区的精华都被黎阳市这边留下了,而南黎阳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丰州市却成了一个最典型不过的农业地区,除了一个古庆县稍有工矿业基础,其他都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像南潭和淮山都是人口过百万的人口大县,但是要论经济实力又远逊于北黎阳地区那些有矿有企业的县份。
但是也许是这些资源似乎反而成了黎阳市那边的一些“负担”,正因为有了这些资源和一些三线迁建过来的企业,所以黎阳市那边远没有丰州这边在发展上的那么大压力,而在这种情况下,丰州奋起直追,从1999年张天豪主政丰州开始,丰州开始了他们的奋发图强之旅,而且在几年间就迅速完成了对黎阳的超越,而且越甩越远,让曾经骄傲无比的黎阳人心中个个苦涩无比。
好在潘晓良和宋大成这一届黎阳总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起码完成了对桂平和普明这些原来的老工业城市的超越,当然,毫无悬念的,距离昔日的小兄弟——丰州却越来越远。
“黎阳要想重新夺回属自己的辉煌,还任重而道远啊。”陆为民淡淡的评价了一句,“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向下的这种局面下,邬侠、池枫,你们怎么找到属于黎阳自己的路?大成,邬侠和池枫才来,你要帮他们一把,把局面尽快稳定下来带上路啊。”
“省长,邬书记和池市长稳定局面游刃有余,带上路这个话我觉得只能说我们大家来商量,现在我都觉得有点儿压力啊,您今天来,我们就盼着你能给我们指条明路呢。”宋大成乐呵呵的,“刚才我们都把我们黎阳的情况介绍了,前两年好容易缓过气来,这又遇上了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这要逆水行舟,省长,我们心里没底啊。”
黎阳的情况比较复杂,最初是以采矿业和矿机制造以及像齿轮、轴承这一类的一些与军工沾边儿的三线企业,但由国企作为主力的这些行业在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就陷入了困境,这么些年来发展一直磕磕绊绊,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中期后,黎阳重点吸引了一些诸如电子、塑胶、食品等产业投资,经济有所发展,但是整个工业经济没有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或者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或者说原来的主导产业衰落了,但是新兴产业还没有具备可以挑起大梁的能力。
对这一点,陆为民也一直在思考。
第四十章 难题
应该说潘晓良和宋大成两人搭档时期黎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正如宋大成自己所说的,黎阳经济在前两年取得发展较快的成绩,很大程度还是源于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大气候。
当然也和潘晓良与宋大成采取了适合黎阳发展的一些措施有关,像吸引来自沿海地区的投资,主要是承接了沿海向内陆转移的一些产业,原因也很简单,沿海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而处于内陆的黎阳劳动力、能源价格都相对低廉,而且黎阳地处昌东,紧邻长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也有一定优势。
现在国内经济气候不佳,各地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黎阳这种没有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体系的城市,就有些尴尬了,怎么来应对,这也是一个考验人的考题。
单从传统产业上来说,黎阳的矿机和工程机械产业是有一定实力的,但是黎阳工程机械要和东面的徐工、厦工,西面的三一、中联重科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也从近年来黎阳工程机械厂规模虽然还在不断扩大,但是效益逐年滑坡就能看得出来。
“邬侠,池枫,大成,黎阳的产业规划比较凌乱,前期的工程机械和相关机械零部件产业,主要是以当年国家转移的二三线企业为主,现在军转民了,推向市场了,一些企业沦落下去了,还有一些仍然还能维持,因为它们还有自身的一些技术和基础优势,但我觉得,这仍然是黎阳的一笔宝贵财富。”陆为民也思考了很久才找到这个切入点:“大成,我记得你去年提到过徐工集团在考虑新建生产基地,曾经考察过黎阳工程机械厂?”
“嗯,有这回事,但是他们是想要收购,市里边觉得不合适,这事儿就黄了。”宋大成点点头。
“为什么不合适?”陆为民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