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跃海和前任市委书记关系不睦,虽然省委调整了前任书记,但是却没有给于跃海机会,而又从省里下派了省经信委主任徐文乐来担任市委书记,结果两年过去,徐文乐在宜山的表现连及格都谈不上,融入度差不说,而且沿袭了他的前任做法,对于跃海采取挤压方式,结果就是重蹈覆辙。
“陆书记,你觉得有什么问题么?”秦宝华注意到陆为民一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沉沉的看着自己交给他的这一页方案。
“宝华,宜山的班子,我觉得部里边的考虑还是不太周全成熟啊。”良久,陆为民才摇摇头,似乎是很有些纠结。
“哦?陆书记,哪里不妥?”秦宝华也皱起眉头,宜山是调整重头,这一次省委也是下了决心,不但表现不佳的市委书记徐文乐要调回来,市长于跃海也一并调整,甚至还包括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都要进行轮换,堪称彻底换血,这也是尹国钊特别明示的,也足见尹国钊对曲阳和宜山这两地工作的不满意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哪怕是要引起一场地震,也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现在陆为民如果不认同这个方案,就有些麻烦了。
“宝华,我知道国钊书记的意图,宜山班子肯定要调整,而且是大调整,但是你觉得这样一轮基本上是清洗式的调整,宜山市委市府班子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成形,重新形成战斗力?两年,还是三年?我们有那么多时间么?”陆为民眉头深锁,一字一句的道。
秦宝华听出了陆为民的言外之意,眉头略皱,“陆书记,这也是刮骨疗伤,没办法的事情,你也知道两年前宜山班子调整过一次,效果怎么样,你也看到了,基本上没有改观,所以尹书记非常不满意,所以这一次部里边才下决心要一次调整到位,长痛不如短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说服
陆为民摇摇头,他能理解尹国钊的感受,也明白秦宝华的压力,但这样做反而可能会成欲速则不达。
“宝华,我们姑且不论这样彻底换血式的方式能不能达到目的,但是毫无疑问我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全数换人,而且都是从外地市调入或者省直机关下去,其中只有一个有在宜山工作的经历,而且还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这样大范围的调整不但会对整个宜山区县一级的班子产生重大冲击,工作出现停滞和混乱,而且更为麻烦的是两三年内恐怕宜山市委市府都要处于一个不断磨合调整的阶段,都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明晰的工作思路规划,这才是最为要命的!宜山能拖上两三年么?!两三年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是一个地级市啊,宝华,几百万人口的一个大市,它已经失去了好几年了,再失去两三年,恐怕就真的再也无法在竞争中爬起来,只能沦落到和昌西州作伴去了!”
陆为民的话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听得秦宝华也是一阵触动,她何尝不知道这个方案的弊端,事实上还从未有过通俗说法的一二三四号人物全部同时易人的情况,这也不符合组织人事调整原则,除非是四个人都同时出了原则性的问题,那另当别论,但是宜山的情况只是发展不力,是不是这四个人都有责任,有多大责任,这还有待于商榷,尹国钊这是有些急躁了,所以才给组织部门下了通牒,但尹国钊并没有明确说必须要四个人同时换人,只说必须要彻底解决问题,哪怕忍一时之痛。
秦宝华蹙起眉头,手指拈起方案那几页纸,翻过来,又放回去,似乎是在斟酌着这个方案的得失。
“陆书记,你可能也知道宜山现状,我和尹书记的观点是一致的,不下猛药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而宜山班子内部关系也是盘根错节,不彻底打乱这种结构,也难以真正扭转宜山的局面。”秦宝华稍微放缓了一些语气,“陆书记,我承认这样大幅度调整,肯定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我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呢?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都想,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啊。”
陆为民也知道秦宝华的难处,事实上宜山班子调整问题陆为民也反复琢磨过多次,也难以找到最佳的方略,但是他觉得现在这个方案绝对是一个不合适的而且是非常糟糕的方案,极有可能导致宜山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翻身机会。
抛开宜山现有班子另起炉灶看似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决策,但是陆为民却觉得这难以达到目的,尤其是在时效上很难做到,所以他认为还是得“扬弃”,有些需要舍弃,但是有些需要保留,甚至要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