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为民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的话听在秦宝华耳中却格外郑重其事,陆为民不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的人,或许略有夸大,但是陆为民的态度却是有明确指向的,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上,尤其是对主要领导的人选安排上,要认真考虑人选的思维意识能力,尤其是要有敢于突破和善于创新的思维意识。
“陆书记,这一点国钊书记也是这么看的,昌江这两年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了,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班子配备上下的功夫不深,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形势的,或许他们在前几年表现尚可,但是这两年却明显跟不上形势,或者说管当久了,思维定势形成了,不愿意再去闯荡打拼,总想守成吃老本,但是现在的形势却又容不得我们吃老本,所以国钊书记也和我谈过,班子中的主要领导和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一定要选好。”秦宝华也接上话。
“宝华,不仅仅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选好,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一样要选好。”陆为民沉吟了一下,“各地市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副书记也好,组织部长也好,他们选好了,尤其是选择一批对经济工作熟知的领导,他们才能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选拔一批精于经济工作的干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方面的干部选好了,甚至比选好一个分管经济工作的干部更重要,因为他们将面对区县一级的干部选拔,而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选好干部刻不容缓。”
陆为民这番话也让秦宝华陷入了沉思。
这个观点不无道理,现在很多地市的组织部长都是从宣传部长或者市委秘书长这一类干部中转任而来,倒不是说这些干部就对经济工作不熟悉了,但陆为民提出来这一点,也就是要提醒自己,在选择组织部门领导时也要考虑这一点。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所谋
陆为民很精明,他很清楚在各市州主要领导人选上他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就算是推荐也要看尹国钊以及杜崇山的态度,如何观点一致,那自然没有问题了,但是如果不一致,还得要一番切磋博弈。
现在陆为民把目光落在了分管党务组织这一块的领导上,正好切合他自己现在的位置,而且陆为民提出了要用懂经济工作的干部来抓党务组织工作,也迎合了现在尹国钊的心态。
连秦宝华都感觉到了,尹国钊现在的心态有些急躁了。
青溪一案不算什么,也是局部的问题罢了,赴京做了检讨也就过了,但是昌江经济增速连年下滑,不但宋州经济不稳,而且像桂平、洛门、西梁、宜山、曲阳这些地市的表现十分疲软,尤其是宜山和曲阳更是每况愈下,几乎反弹迹象。
尹国钊来昌江之后已经对曲阳和宜山进行了部分人事调整,像曲阳的市长才上任两年,宜山的市委书记也是就任刚两年多一点时间,但宜山和曲阳仍然是一蹶不振,桂平、西梁和洛门的情况也不佳,找不到振兴产业的路径,或者说路子有,但是效果差。
也就是说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昌江经济看不到复苏迹象,甚至还有越来越糟糕的趋势,中央派出的调研小组来长三角地区,就是觉察到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有下滑趋势,苏浙沪三地人家的经济总量是昌江数倍,下滑一些说得过去,可即便是这样苏浙沪三省2010年的经济增速仍然高于昌江,这从情理上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也是尹国钊亚历山大的主要原因。
中央不会一直这样坐视,尹国钊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在他来昌江之前,荣道声和杜崇山的搭档是可圈可点的,昌江经济增速一直位列全国中上游,而他来了之后却一下子逆转,无论你找什么客观原因,都很难服众。
或许能够让尹国钊宽慰的就是昌州和丰州这两地经济发展势头还不错,但光是这两地经济是拉不动全省经济发展增速的,尹国钊急于想要找到一个打破这个不利局面的契机,所以对陆为民重返昌江他虽然有些警惕,但是却并不反对,他也希望这个在昌江创造了“宋州神话”和在蓝岛打造出了“蓝岛奇迹”的家伙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这也是为什么尹国钊要自己来陆为民这里,提前就要就人事调整方案征求陆为民的意见,甚至是对一些关键人选也要先听听陆为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