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2页

官道无疆[校对版] 瑞根 2703 字 2022-10-27

这两个方案的构架都相当宏大,赵家淮之前还觉得陆为民是不是胃口太大,有些好高骛远,所以他暂时没有对这两个方案做出评价,只是搁置在一旁,但是在今天向总书记汇报了工作,而总书记又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之后,赵家淮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还是有些落后了一步,应该说陆为民的这两个建议都巧妙地切合了当前实际,和总书记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

想了想,赵家淮拿起案桌上的电话,给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了一下陆为民是否在办公室,回答是陆为民出去了,应该是去了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那边联系工作,便告诉办公室如果陆为民回来,请他来自己办公室一趟。

……

陆为民的确比较忙,在梳理调研完内部机构和工作外,陆为民也需要开始跑一跑和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单位,像外交部商务部贸促会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对外友协民政部教育部文化部,这些部门都是首当其冲的。

越是对自己现在分管的工作了解,陆为民就发现自己这一块工作牵扯的面有多宽,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去拜会对接,很多工作你不能火烧眉毛你再去找别人,一来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二来效率肯定无法让人满意,所以前期的对接联系协调是必不可少的。

走出去战略和商务部的工作息息相关,拜会商务部分管领导是必须的,同时目前走出去战略更多的是有央企国企来承担大头,民营企业还属于小字辈刚露头,而国企央企也好,民企也好,要走出去,获得国家金融机构的支持必不可少,那么国家开发银行在其中地位就凸显出来了,所以陆为民到国家开发银行去拜会也是至关紧要的。

陆为民的打算是要把联系密切的部门单位都要一一走到,重要的单位部门争取要进行一次对接座谈,比如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等,这种座谈不但要有分管领导参加,还需要各部门单位的具体机构来参加,真正协调好,陆为民没打算只是走过场,这些工作一旦铺开,恐怕就马上要进入事务性的铺排到位,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间歇,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挥霍。

到商务部那边的对接还算顺利,应该说伴随着国力提升,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商务部的分量比前一二十年要重要许多了,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数一数二的大国,这同样关系到国家影响力的投射和延伸,如何更好的来通过这种经济影响力的投射眼神为国家政治利益服务,也日益成为中央重视的一大命题了。

第三十九章 智库

国家开发银行那边的情况略微复杂一些,央企走出去战略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实际上国际风云变幻,央企走出去战略有胜有败,在一些国家水土不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国家开发银行虽然是政策性银行,但是通过去年的改制已经转型为开发性金融机构,除了对国内一些大型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外,也对央企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不过随着改制进行,国开行也对各类考核指标要求日益严格,并不会因为你央企肩负有国家政治使命就放你一马。

协调这些部门关系是一个相当考校手艺的技术活儿,陆为民和国家开发银行也还是打过交道,在蓝岛几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国家开发银行几位领导他都接触过多次,在蓝岛的重大项目和城市建设上,国家开发银行都还是给予了很大支持,双方合作很愉快,但是这并不代表陆为民以中央政研室副主任和中联部副部长身份去协调关系时人家也就对你一如既往的支持了。

诚如人家所说,他们是金融机构,已经从政策性银行转变为开发性的金融机构,那么自然而然也就要以经营效益为基准,防范金融风险也是理所当然的,你要求人家在经营中过分考虑所谓的国家利益,似乎也有些虚无飘渺了。

要把这些部门一一摆放到,而且也达到实质性的沟通交流,陆为民粗略估计,没有一两个月不行。有时候你有时间,人家却没有时间,有时候人来了,却没有到齐,或者准备不充分,商谈的事情不能达到语气目的,甚至需要跑第二趟,这种种可能性都存在,陆为民也觉察到自己这个从地方上来的干部的不适应性,像很多部委的领导干部自己不熟悉,需要先行去联系拜会,然后才能约谈到下一步进行商谈研讨工作的事情上,一项工作也许就需要两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否则那种初次接触就进入实质性的工作,往往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这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陆为民倒也有思想准备,在中央部委工作不可能像在地方上那样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有些工作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这让他有些不适应的同时也觉得这是打磨自己性子的一个好机会。

陆为民也是越来越意识到中央把自己调到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来任职的多重意图了,自己在基层工作太久,而且长期担任一把手,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而调到中央部委中来任职,一方面让自己视野角度有一个调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有助于自己眼界心胸的提升扩展,同时让自己来部委里边担任副手,也更是一种磨砺,要让自己习惯于当副手这种酝酿磋商协调的这种工作方式,而不能像以往那样习惯于拍板的做法,这对自己的确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