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0页

官道无疆[校对版] 瑞根 2527 字 2022-10-27

而从安排分管的部门来看,也的确是和中联部那边挂得上号,也就是说,这位年轻的副主任是要来做一番事情的。

“还行吧,需要一个过程,以前没怎么在这类部门里边干过,心里底气不足,不过这么一段时间下来,觉得还行,和在地方上工作有区别,但我觉得很有意义。”陆为民点点头,“石主任也给我谈过了,让我尽快了解熟悉情况,也要根据中央当前的工作来制定咱们研究方向,嗯,还专门和我提了提,要和中联部那边也要协调一致。”

林杰铭笑了起来,“陆主任,说实话,咱们政研室以前也和其他部门进行过合作,不过和中联部那边合作机会还真少见,尤其是您现在还兼任两边的职务来抓这项工作,足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没说的,您怎么说,咱们怎么干。”

“好,老林,我就等你这句话呢。”陆为民也不客气,“可能你也注意到了,从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包括我国国民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像欧美受到的影响更大,我们国内推动的经济走出去的战略在这种态势下反而更为活跃,因为国外经济受到影响更大,那么也便于我们国内的国企民企走出去,投资建厂也好,承揽项目也好,兼并企业也好,拓展市场也好,应该说我们困难人家更困难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时机。”

林杰铭目光微动,他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第三十五章 第一炮

“陆主任,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其实也不仅仅是现在才开始,应该说从前几年就逐渐启动了,国企先行了一步,后期民企也在跟进,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国企为主,毕竟走出去战略风险大,涉及到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都需要实力很强的企业才能承担,一般的民企是很难经受得起这样的压力风险的。”

作为国际研究局的副局长,林杰铭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当然不陌生,中央政研室手中掌握着海量的情报信息资料,他作为国际研究局副局长主要精力也就是在和国际事务相关的情报信息资料中进行筛选分析,然后从中找到与中央当前或者长远战略相关的东西,加以提炼,有针对性拿出意见和建议。

中央政研室里边藏龙卧虎,任谁拉出一个人都是国内各界赫赫有名的角色,林杰铭能当上国际研究局的副局长,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所以陆为民起个头,那就能马上顺着陆为民感兴趣的话题跟进,可以说你想要那方面的情况信息资料,林杰铭都能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嗯,走出去战略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我们国家工业进入的重化产业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界的资源和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使得我们国家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于外界的能源和资源,渠道有两个,一是纯粹的进口,这很容易受制于人,同时市场价格波动太大,对自身不利,二是采取合作战略,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所以第二个选项更适合;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的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也是必然,同时,资本输出也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项,国内市场的饱和,也使得我们的一些优势产业要走出去扩大市场,所以这几方面的因素都使得我们必须要走出去。”

陆为民知道自己在林杰铭这些人面前谈这些都有点儿班门弄斧的味道,但是他必须要谈,他需要向对方阐明自己思路的方向,让对方不至于搞不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些什么,而他也需要这些人的在工作山干得配合支持,才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林杰铭点头,眼前这位陆副主任不是等闲之辈,这一点他很清楚,在蓝岛这种开放型的大城市担任市委书记,没有点几把刷子是玩不转的,所以他对陆为民能很熟练老到的阐述这些观点也半点不觉得有什么诧异的,这点儿本事都没有,也就别指望在中央政研室里指手画脚了。

“国家在推动这个战略的实施,国企身先士卒,首当其冲,应该说这几年我们的许多国企,尤其是诸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桶油,中钢集团,宝钢武钢鞍钢这些大型钢铁企业,当然更多的,也是出去的更早的是诸如我们中建中铁建中铁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等大型建筑企业,他们的经验更丰富,出去得更早,尤其是东南亚和非洲地区,他们的足迹更是早就遍布了,而跟随他们走出去的也还有很多民企,也算是为这些民企趟出一条路来。”

陆为民有条不紊的阐述着,林杰铭也跟随者陆为民的思路思考着,他想了解陆为民究竟要阐述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但这一段时间也一直在看一些资料,也通过一些渠道了解了不少,同时我也结合了中联部那边获得的一些东西,发现了一些问题。”陆为民开始步入正题,“我们无论是国企也好,还是民企也好,姑且不论他们的经济效益,他们也的确在各自领域上还干得不错,比如承揽项目,又比如投资建厂,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意图,但是他们在所在地所在国的反映却大多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