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不可能看不到蓝岛本质性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连续多拨国外客人来蓝岛参观考察学习,显然是有针对性而来。
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这还不是那些普通的招商引资的商务型客人,而是来自很多国家执政党和该国议会党团的客人,其中不少甚至是一些国家的青年政治领导人。
这些人一来蓝岛参观考察学习就是几天,不像那些商务考察就是看企业看招商引资环境,两三天就走人,这些客人来不仅仅是看看经济发展那么简单,而且要了解经济发展的前因后果,要求蓝岛市里边和区县里边要详细介绍发展经济的始末,尤其是要介绍落后地区怎么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党委政府又该如何在经济工作中介入并发挥作用的做法,这些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这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信号。
或者换句话说,来的客人基本上是从执政党这条线来的,而不是从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界这一条线过来的,他们更多的是来学习执政经验,如何更好发展经济服务于他们所在的本国国民,以巩固他们的执政地位或者说更有利于他们赢得民心,掌握政权。
董建伟能走到现在这个位置,最起码的政治敏锐性还是有的,他判断陆为民的走高自然有其理由。
这半年来蓝岛考察的国外代表团比以往几年的还多,蓝岛能被中央定位这一类客人的参观考察首选地,当然有其特别之处。
同时他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时南非非国大代表团在考察参观蓝岛之后,又提出了要考察陆为民原来工作过的昌江,结果获准,而后像苏丹国民大会党代表团,非洲葡语国家青年领导人研修班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来蓝岛学习考察之后,也都被安排到了昌江进行考察,董建伟甚至注意到考察的地方基本上都选择的是宋州和丰州这两地,而这两地恰恰是陆为民曾经担任过主要领导的地方。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央对陆为民的表现是极其看好的,不仅仅是对其在蓝岛的表现看好,同时也对其在昌江的表现看好,相比之下在蓝岛的表现众人皆知,而在昌江的表现却还留有余味,这就太不简单了,仅此一点,董建伟就判断陆为民只会走高,现在的另有任用纯粹就是程序上的问题,而非其他因素。
“陆书记,上边的事儿咱们也无权过问,但我相信您会有一个好去处,一个更重要的去处。”董建伟顿了一顿,语气充满着感慨,“蓝岛在您的领导下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可以说您为蓝岛未来十年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别的人也许不了解,但是我这个当市长的太清楚了,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坐在你这个位置上,能不能做到你这么好,结果是否定的,现在却真的变成现实,我心里真的是惶恐不安。”
第十七章 待业
陆为民同样有些感慨,本以为自己可以在这里度过三年时光,没想到还没有到两年半,自己就要离开了。
和董建伟的相处是愉悦的,融洽的,董建伟很好把握了度,作为一个市长,他把自己的定位处理得十分精准,既不僭越张狂,也不畏手畏脚,不愧是老于此道的高手,而且还能很好的配合着自己构想加以发挥,应该说蓝岛当前的局面他也居功至伟,或许董建伟唯一欠缺一点儿的就是突破创新的精神,不过在当下蓝岛发展路径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这一点反而不重要了,现在蓝岛要做的恰恰是需要不断地补齐短板,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路线已经明确,发令枪已经打响,运动员们已经开始起跑,比较的就是耐力和后劲儿,现在蓝岛领先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一直领先,你想要一直领先就要保持自己的优势,每补齐一项短板就意味着你比别人更多了几分体能,越是跑到后边儿,这份体能就越容易转化为胜势。
董建伟不是一个最优秀的探路者,但是却是一个很好的长跑者,善于做好每一件能给胜利带来帮助的事情,而且董建伟很虚心,善于学习和接受不同意见,这一点尤为难得。
“建伟,你也无需妄自菲薄,行不行,大家自有公论。你不行,中央也不会把你搁在这个位置上,蓝岛的地位你很清楚,没有把握,中央也不可能因为你资历够深或者顺理成章就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了,没有那种事情,蓝岛不是坐享其成的地方。”陆为民摇头,看着董建伟:“蓝岛现在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日后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前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还不够,无线城市的建设,三创氛围的培育,文化教育资源的进一步聚合,进而形成的整体优势的体现,这些都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工作要做,我相信你可以比我做得更好,我也期待你能比我做得更好,因为我们都希望蓝岛变得更好。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回到蓝岛,能够看到一个我们之前曾经勾画过的那样一个完美的蓝岛,这也是我在蓝岛工作两年多时间最大的企盼……”
讲太多话,有时候也会伤神,尤其是在投入过感情的地方,陡然要离开,免不了就会有些心绪上的影响,有些话题浅尝辄止,有些话题则只能点到为止,身份易位,无论是陆为民还是董建伟都要考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