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3页

官道无疆[校对版] 瑞根 2863 字 2022-10-27

……

“这就是我们蓝岛的地铁规划?拖了多久了?改了多少次了?”陆为民靠在沙发背上,有些疲倦的摇摇头,“构架倒是越来越庞大,方案也是一扩再扩,我记得我才来蓝岛时就明确表示过,蓝岛的地铁上马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已经搁过一次浅了,我们还怕什么?我们现在蓝岛相较于京沪深在交通顺畅上还有一定优势,这本来也就是我们蓝岛的竞争力优势所在,可这种优势很脆弱,尤其是在当前我们蓝岛经济增速和城市发展的态势下,你们觉得我们这种交通相对顺畅的状况还能维系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三年?地铁,哪怕就是一条线,要多久才能建成?三年还是五年,或者八年?一条线够吗?肯定不够,那三条线,五条线,那得多少年?我们不可能等到火烧眉毛才来一拥而上吧?一口气上三条线五条线,财政吃得消?就是有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恐怕人家也不敢接手吧?得有一个科学合理而且长远的规划,可我看到的东西让我很失望。”

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无论是董建伟还是井致中,亦或是分管城市建设和交通的英若惠脸色都有些阴沉。

“陆书记,这个方案一改再改也是有原因的,当年……”敬文祥见气氛有些沉闷,干咳了一声,意欲打破这种情形,却被陆为民有些粗暴地打断:“文祥,你不用打圆场,我知道里边的底细,也知道市里边的难处,但是我么不能有困难就不干了,我们拖不起!”

“陆书记,这项工作我有责任。”董建伟点头,把责任承揽了下来,“当初若惠和致中与我一道也商量过几次,总是觉得不太满意,总希望能够把方案更完善一些再来同意上报中央,加上其他工作的影响和发改委那边要求也比较高,这件事情就有些拖下来了。”

见董建伟主动承担责任,陆为民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这件事情他的确有些恼火,去年他就对地铁方案研究专门批示过,要求无比在2007年十一之前敲定方案上报,力争2008年五一之前获批走完全部不程序,但是到去年底方案仍然是磕磕绊绊,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他不得不再给市政府那边放宽了时间,要求今年五一之前必须上报方案,十一之前走完程序,但是到现在方案仍然还压在市里边,这样拖下去,估计明年都走不完程序,更别说动工的事儿了。

之所以这么拖下来,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目前蓝岛的交通状况还算乐观,市里边的压力不大,总希望能够把方案做到尽善尽美;二是国家发改委那边审查标准要求很高,一点儿瑕疵都不允许有,所以几次上报都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整改进度却又跟不上;三是市里边的主要精力还是没有放在这上边,这样大的项目,没有主要领导来抓,效率就起不来,尤其是在中央层面,要走通的关节很多,难度也很大。

第一百六十六章 啃硬骨头

不过陆为民也知道这项工作责任并不在董建伟一个人身上,准确的说应该是整个蓝岛市委市政府,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有责任,他现在有些急躁的情绪,也是因为看到了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项目都在纷纷启动,心里有些发急而已。

蓝岛本来是国内最早提出地铁规划的,可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九十年代搁浅之后,就始终没有真正启动起来,在陈式芳时代本来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但是陈式芳心思却不在这上边,都放在了如何发展房地产业上去了,认为这地铁真正要建好,都是好几年后的事情,所以主动搁置,这才拖到了陆为民来之后才重新启动。

地铁项目本身中央就在严控,审查极其严格,对于所在城市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但是无论如何,蓝岛是从社会经济事业基础上来说是绝对够格的了,蓝岛地面交通建设相对较好,所以蓝岛市民和市政府暂时还没有感觉到交通拥堵带来的巨大痛苦,但是陆为民可以预料得到,按照目前蓝岛的发展要不到三年,甚至两年,蓝岛就会陆续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状况,而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迅速蔓延,一年比一年厉害,而地面交通的拥堵也绝对不是靠扩展城区大修道路就能解决得了的,这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而地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可地铁的建设过程又是漫长的,远比公路交通复杂,耗时更长,这种交通方式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和预见,蓝岛其实已经预见到了,但是却在执行上拖了后腿。

陆为民知道也许自己在蓝岛呆不了太长时间,但是这两年时间呆下来,眼看着蓝岛的局面越来越可喜,应该说现在蓝岛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得益彰,蓝岛已经具备了挑战京沪深的势头,但是蓝岛在某些方面的基础仍然是弱于京沪深的,像交通一环中的地铁就是如此。

伴随着蓝岛城市人口的猛增,交通瓶颈压力很快就会突显出来,如果再不及时推进地铁建设,三五年后,蓝岛的交通拥堵状况也许就会超过京沪深,现有的竞争优势也许就会变成劣势,这是陆为民最为担心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成为蓝岛的一大特色,而要保持蓝岛当前的发展势头可持续,陆为民认为蓝岛需要在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上攻坚克难,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