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廷国明白仲彦成的意思,昆湖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宋州,不完全是招商引资的缘故,而更在于昆湖的产业布局一直没有一个明晰可靠的战略,好不容易把铝加工产业确立了,却又遇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弄得不上不下,吊着难受。
“半湾电站项目马上就要启动,我们昆湖的电力资源也相当丰富,我看我们也可以在这个优势上做一做文章。”恽廷国也不是没有考虑过。
……
就在昆湖对宋州咄咄逼人的攻势感到压力山大头疼不已时,昌州也差不多。
彭海波和不怎么主动要求和茅道庵见面的,一般说来都是在一些例行会议和解答,或者具体某件事情需要两人磋商的情况下才会坐到一起,这大概是秉承了尽量王不见王的习惯。
昆湖的经济增速已经相当耀眼了,却没想到会被宋州死死压在头顶,而昌州,真是不愿意再提起。
昌州——宋州——昆湖,这个黄金三角,似乎昌州这个本来当之无愧的火车头正在慢慢失速,而昆湖也是火红了一阵,但现在似乎有点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味道,宋州就是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拉大己方的距离。
正因为宋州经济实力如疾风骤雨般的攀升,才使得昌州这个老大也有些坐不住了。
茅道庵对于彭海涛主动约见也是颇感惊讶的,但是能让市委书记亲自来找自己谈事情,也就意味着这位市委书记也还是有些揪心了。
作为昌江头排,昌州既有优势,又有压力,但毫无疑问,目前昌州的动作仍然还不够。
昌州上半年和昆湖比,下半年有被宋州死死压住,而且这个差距越拉越大,彭海波也一样看到了这个问题,要插手介入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对手们
作为省委副书记兼任昌州市委书记,彭海波作为一个外来干部,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他的地位不是茅道庵可以撼动的,另一方面却又由于自己对昌江省情况一无所知,而且手里边没有一个立即可用和信任的干部,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采取了放权、授权和观察的方式来处理。
应该说前期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见效的,一方面与茅道庵的关系处理得还算不错,龃龉是免不了的,只要能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就好,另一方面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的会吸引一些人向自己主动靠拢,毕竟自己身份摆在那里,算是一个吸聚积累过程吧,当然这期间需要仔细谨慎的观察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彭海波只是凭借自己是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对市里边一些职位人选做过一些微调,当然都是关键性位置,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如果不能在关键性位置上用好人,那么这个市委书记要驾驭局面就无从谈起,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