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乐而不为?”陆为民被吕腾的问话气乐了,“这话你来问我?应该我来问你才对,向东推进一公里,你应该清楚这又需要多投入建设资金?规划需要重建,时间赶得及?这还不说相当于重建一条东一环,这投入上怎么说?好,就算是你所说的那些天花乱坠的好处都是事实,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财政支撑得起么?”
吕腾并没有被陆为民的反问给吓到,不慌不忙的道:“市长,这些我都考虑过,也和老邢探讨过,但是这片区域的开发意义重大,对于东部城区的建设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先前对城东这边的确是有些轻忽了,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和老邢商量过,还是先动补充线路,这边难度更小,尤其是拆迁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边先建,然后再来和三门碑和陈官集这边慢慢搞水磨工夫,三个月不行,就半年,半年不行就一年,相信那些企业和个人在看到补充线路这边进度越快,他们就越心慌,这也有助于我们达成协议,完成拆迁后,如果一时间没有资金来启动,可以考虑通过商业化开发来解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根据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放一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嗯,那拆迁的老百姓怎么解决?一直租房?”陆为民立即问道:“如果老百姓一直租房,而他们原来的居所一直未开发,那么等到土地价值升值了,他们内心的不平衡就会酿成反悔冲动,甚至出现重新返回的问题,很麻烦,宋州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进退两难。”
“这是我想向你汇报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市里边是不是可以考虑先建后迁的问题。”吕腾目光中闪动着一抹光芒,“这个问题我早就在考虑了,但是一直没有考虑成熟,也没有合适机会,但是这一次我觉得可以先行试一试。”
“先建后迁?”陆为民心中也是一阵敞亮,这家伙果真是有些思想,这种做法一直到多年以后才开始在各地零星有试点,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先建后迁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麻烦,解决很多问题。
“对,先建后迁。”吕腾也观察到陆为民目光中的亮色和嘴角笑意,意识到这位市长也应该是在这个问题上早就考虑过了,英雄所见略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第四十章 审时度势
陆为民心里唏嘘了一下,这个想法搁在四五年后,仅仅是这个思路就能切合当时的政治氛围,能让丰州,能让吕腾添色不少,不过现在还是2002年,追求政绩最大化的出发点还是有些差异的,并不是说陆为民就只想从自己的仕途前程出发就不顾民生,而是现在这种环境氛围不太适合这种有些超越时代的做法。
先建后迁需要地方政府先行腾地,建房,把一切搞好,然后再来动迁,这种方式需要挤占大量资金,和那种先迁后建相比,无疑政府会背上更大的包袱,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刚才吕腾所说的,后续的麻烦会减少许多。
这是一条好路子,但是要实施难度很大,对财政瘠薄匮乏的丰州更是如此。
而且陆为民内心还有一个更高的奢望,那就是如何来打破前世中这种拆迁小区的拆迁户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中去,而不至于让这些拆迁小区变成新的一批贫民窟。
前世中陆为民很是羡慕新加坡的一些做法,当然新加坡是针对种族融合的做法,就是在按照一定比例在小区内设定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居住限额,而陆为民觉得后世中像那种专门的拆迁小区之所以难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也不乏自我封闭的因素,所以他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要考虑将这一类拆迁群体拆分,分别安置入商住小区,通过对开发商购买土地时的条件设限,来获取部分住宅,用于拆迁群体的安置补偿这样也有助于这些拆迁群体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当然,这种构想难度很大,而且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起搞那种单一的拆迁小区,其复杂程度不是一星半点。
这只是一种希望,陆为民知道在丰州要搞这种尝试还不成熟。
自己不是市委书记,而这恐怕也不符合张天豪的胃口,张天豪相当现实,什么能够给他的政绩带来最现实的利益,他就会选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