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住房建设开始,都是以集资房的名义出现,但是究竟怎么修,修到哪里,也是争议不下,一直到去年年末才算是确定下来,都要修到市里边确定的发展方向——南城新区,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正如秦宝华所说,群情汹汹,四下震怒,而作为提议者,陆为民本来非常好的印象陡然间就在市里边这些干部们心目中变得恶劣起来了。
不过陆为民不为所动,童云松和魏行侠也不为所动,这是根本原则,从定下来这个意见开始,他们就预料到了会遭到来自各方的攻讦和软抵抗。
市里个机关部门原本不少想要集资房的,现在也都犹豫起来,这也更加重了很多人的疑虑心态,这些人又去说动了市人大政协很多老同志,纷纷到市委这边来反映,好在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原来的尚权智,还是现在的童云松,都能硬得起扛得住。
要解决这些人的心理障碍,就得要让这些人明白了解南城新区的发展趋势,但光是口头让他们了解明白,画两幅规划示意图,那都是虚的,真正能让这些人放心的,还得要实打实的打造。
袁连美不愿意把他的美佳百货修到太和坊去,无他,因为他认定南城新区那边没人气,至少短时间内会没人气,他砸进去钱,就得要亏,同样市里这些干部职工不愿意把集资房修到南城新区去,原因也一样,就是觉得那边太偏太远,道路不通,交通不畅,既没有各种生活服务配套体系,又没有老城区早就健全的文化娱乐设施,空气好,环境好,那顶什么用?总不能买个菜,打一斤酱油还得要骑上半个小时自行车进城吧?
越是没有配套服务体系设施,那么就越是没有人愿意到那边去居住,而越是没有人去居住,没有人气,那么配套服务体系设施的经营者就越是没有信心和兴趣,不赚钱,谁愿意干?
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往往也就是在这一点上走分叉了,谁能赢得第一局,那么它就会赢得后边的每一局,而谁输了第一局,那么可能就会一直输下去,要想扳回来,那就要有更大的魄力和代价。
崔阳夫和陆为民谈过几次,认为市里规划是不是把架子拉得太大了一点,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话没错,但是作为对前世城市化进程十分了解的他来说,这种非理性的表现却实实在在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所以他必须要卡住这个跳动的脉搏,唯有这样,才能让宋州下一步赢得更精彩。
第十三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
美佳集团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这让陆为民有些失望,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可以说服袁连美和臧梅夫妇的,但是没想到袁连美态度是如此坚决。
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美佳同意合作,而陆为民最看重的也就是这一点,至于说谁来修建这个地标性建筑,陆为民自信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人品信誉,还是找得到合适的投资者的。
光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南城新区不是一两栋地标性建筑物或者干部职工集资房修过来那么简单,也不是修好两条路就能带动发展起来那么轻巧,远景规划中整个南部新区幅员面积达到接近两百公里,即便是第一期的所谓核心区面积也达到了三十多平方公里,光是这三十多平方公里要真正开发出来,都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构想。
宋州市政府现在还不具备一下子把这三十多平方公里开发出来的实力,虽然陆为民也清楚未来几年内宋州城市发展速度将会是火箭速度,但是就目前来说,没有谁会相信三五年之后,这一片区域就会像老城区一样变成城市中的一部分。
要想撬动这片区域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道路和管线的建设,只有道路管线延伸过来,这一片荒芜的土地才能真正注入活力,变得有生气,只是仅仅是要把道路管线延伸过来,都是当下宋州市难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