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页

官道无疆[校对版] 瑞根 2682 字 2022-10-27

邵泾川和荣道声这些人都是千年修行的老狐狸了,自己在总理面前发声,肯定是有想法,陆为民甚至也估摸着这些家伙其实也猜测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了,只是没有戳穿自己罢了。

“宋州并不富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摆在那里,咱们有自知之明,要不厚颜抢了个昌b的牌照,还得要受兄弟地市的白眼。”陆为民自我打趣一番,“宋州当然也缺资金物质,遭受这么大的洪水灾害洗劫,我估摸着甭管是省里还是中央也不会因为我陆为民在那里拍拍胸脯说说大话,就少给我们昌江少给宋州该给的救灾物资和款项吧?这国家也没有定这个定理不是?”

邵泾川和荣道声交换了一下眼色,很显然他们都确定了先前他们的怀疑。

这家伙是有备而来,有意要在总理面前冒这个杂音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好事儿,避开了自己两人,也撇清了尚权智和童云松,就算是真的因此触怒了总理,那也算是陆为民个人行为,当然省里市里都要承担些风险,但这份风险不算大了,顶多也就是陆为民个人要扛些责任了,但换一句话说,总理的心胸气魄也不至于如此,一个副市长的“大话”,纵然为他不喜,只怕也不会在意。

这家伙的“冒险”显然成功了,邵荣二人很清楚陆为民的话勾起了总理的兴趣,刚才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已经来通知,晚饭后,总理要听一听宋州市委市政府对下一步灾后重建振兴经济的构想。

如果只是灾后重建那也罢了,后边又加了一句振兴经济,这味道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总理的目光不仅仅是着眼于宋州遭受洪灾之后的恢复重建,而且也看到了宋州近年来的窘困局面,宋州毕竟是昌江仅次于省会昌州的大城市,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长江中游节点,襟带蠡泽湖区,辐射昌鄂皖三省,近十年来萎靡不振,而陆为民先前的话语中无疑给了他一些意外,所以理所当然的勾起了他的兴趣,他要看看宋州市委市府的下一步打算,更长远的打算。

这也让邵泾川和荣道声也是心里忐忑不安,既希望陆为民的“图谋”能够“得逞”,又有些担心这会触怒总理,毕竟这有点儿要挟的味道在其中,哪怕你的理由再充分,但却是拂逆了领导的初衷,领导会不会认可,这些都是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要来先行摸一摸陆为民的底。

第六十三章 邵狐狸,刀尖上跳舞

“为民,你是想把华达……”童云松再也忍不住,启口点明。

华达钢铁项目是宋州今年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即便是在整个昌江省,这个项目也是举足轻重,一期投资就达到10亿元,加上附属关联项目的投资,总投资会超过15亿元。

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将给宋州工业带来质的变化,同样也会给昌江省的工业带来不小的变化,昌江将会拥有两个钢铁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生产基地,而且按照华达钢铁项目的远景目标,五年内,华达钢铁钢铁产量要力争突破500万吨,向1000万吨级迈进。

要知道钢铁是整个工业的“粮食”,钢铁产业更是号称工业的脊梁产业,没有钢铁产业,就没有近现代化的工业。如果华达钢铁项目建成,昌江省的钢铁双核心局面真的形成,也就意味着昌江省从农业大省迈向工业大省的步伐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对于昌江省委省政府来说,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尤其是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基本上放弃了再新建大型钢铁项目之后,地方上要想获得新的大型钢铁项目,要么就只能吸引现有的大型钢铁企业来投资,要么就只能是吸引外来资本来投资建设。

前者难度很大,因为各地都对产业转移极为关注,都给出了足够的优惠政策,而要在外地新建一般专门项目也许可以,但是综合性的大型钢铁项目基本上不可能。

而后者中央在政策上又收得相当紧,现在还基本上没有审批外资建设大型钢铁项目的先例,而私营资本要进入这一块很大程序受限于自身实力,或者是囿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更重要是国家在这方面也并不鼓励,甚至有所限制,所以除了苏省沙钢和冀省有几家钢企具有一定实力外,其他各省都还没有像样的综合性大型私营钢企出现。

宋州华达钢铁项目全部是来源于私营资本,其中部分还有海外资本,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