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宋州歌舞团,话剧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昌剧团,群艺馆,书画院,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宋州起义纪念馆,这还没包括宋州艺校。”
萧樱板起指头算给陆为民听,听得陆为民头昏脑涨,歌舞团和话剧团以及昌剧团,这三家是大头,职工加起来就有一百多号人,这么算下来,还真差不多,“艺校是省市共建的,不能算到我们市里一家头上吧?”
“可是艺校现在基本上都是我们市里在管了,省里边有几时过问?尤其是你在当部长时又给人家许了那么美好一个愿,什么升级为大专,要加大投入,现在真要说正经事儿了,关乎人家艺校一两百号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人家能不来找你?艺校老师职工可不少,要算进来,至少还得要增加一百套!”萧樱补充道。
陆为民一阵头疼,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照这样计算,先前自己的估测肯定还漏了不少,全市真要在这个问题上解决好,只怕六千万拿不下来,稍微抛高一点,估计得八千万才能收得拢口子。
这对于财政来说,哪怕是分成几年投入,无疑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但陆为民确认为这并非毫无好处。
首先这么几千套的住宅要建设起来,从规划和建设上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也是一个促进作用,宋州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市区规划零乱破碎,三个主城区功能分布也严重失调,所以如果把各单位部门这一次的住宅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再结合城市道路管网和附属配套的学校、幼儿园、银行、医院等服务体系的分布,结合商业区的布局,对于整个城市建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这几千套住宅要启动起来,对宋州的建筑、建材相关产业也是一个巨大拉动,对本来就不景气的宋州建筑行业来书,也算是一剂救命药。
至于说最为棘手的资金问题,陆为民觉得也不是全无办法,比如让建筑企业垫资建设,各单位各部门分期支付建设款,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当然这个垫资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些。
陆为民相信为政府行政部门和单位的住宅楼建设垫资,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建设企业来承建的,即便是在宋州找不到,也可以物设外地市的建设企业,同时如果财政的确一时无力支付的,也可以考虑用土地来折抵这些建设款项,陆为民印象很深,前世中不是就有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来解决的,很有点儿以物易物的味道。
“这事儿只能说到这里,我可不敢打包票,各单位各部门这么多,市里边肯定有统一安排,但是从我本人角度来说,我是支持各单位部门这一轮建房的,因为据我所知,这可能真的是最后的晚餐了,如果赶不上这一轮,我们这些干部职工恐怕就真的只有纵身到商品房的浪潮中去了,那可价格不菲,而且越往后付出越大。”陆为民考虑了一下才道。
第三十章 洪水之忧
“市里有统筹安排当然是好事,问题是大家都知道市里财政状况有限,如果各部门单位都要抢着赶这班末班车,那该怎么办?那不是先到先得了么?”
萧樱显然没有这么轻易被说服,何靖已经和她谈了,市文化局的住房基建重任就得要由她来负责,这让萧樱倍感压力。
她原本是坚决不愿接受这个重任的,但是在市文化局党组会议上,大家一致赞同由她来负责,要她顾大局,尤其是要从全局这么多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协调市里边各部门单位,这里边的含义很清楚,就是要让萧樱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和陆为民之间的关系来抢先一步立项获批开建。
当然大家大家也都隐约知道萧樱和陆为民原来是同事,关系密切,有这种资源,自然要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