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科,可别这么说,我老黄也是跑过几个码头的老人了,但实话实说,就属现在工作最顺心,只是我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科里现在人又少,活儿都忙不过来,我问心有愧啊。”黄安锦连忙解释道。
“黄叔别这么说,人都有老的一天,何况科里现在有小雷,你可以多带一带教一教,让他尽快上手,体力活儿多让他干,你把把关就行。”陆为民也不在意,他知道黄安锦也不是那种有意撂挑子的人,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现在科里人真还不够,《丰州社情》杂志创刊号一炮打响,夏力行回来之后安德健把创刊号情况汇报了之后,夏力行又亲自细细品读了创刊号的文章,最后又专门把安德健、潘小方以及陆为民叫到一起进行了探讨,最终还是夏力行一锤定音,决定印发。
夏力行最后拍板的一句话让陆为民印象深刻。
他说一个体系如果没有锥刺股的那种紧迫感,那么就会怠于政事,忽视民众需求,导致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直面真实现状的勇气,没有勤于解决问题的责任心,那这个领导就可以撤换了。
而《丰州社情》就要充当起这个不断挑漏寻疤的探寻者,也许很多人不喜欢甚至会厌恨《丰州社情》的存在,或许会伤及到一些干部的利益和积极性,但是作为地委行署一级领导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不断推动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发展鞭策自我的一根鞭子,其作用不容小觑。
第五十二章 人物
陆为民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闲扯了一阵之后才离开,夏力行回来之后他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和同事们这样坐下来聊聊天说说笑了,在夏力行去北京学习期间他倒是很享受这种融洽的氛围,不过时日太短,也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
看到陆为民离开,办公室里人们这才又恢复了刚才已经收敛起来的放肆。
董如顺是科里仅次于黄安锦年龄的老同事老笔杆子,论年龄比起张建春还要大两岁,和张建春关系也一直不错。
从年龄上来说他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要说像黄安锦那样就此放弃仕途又有些心有不甘,可科里边无论是陆为民还是张建春都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他头上,让他没有出头之日,他也清楚自己要和陆为民张建春竞争没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把陆为民或者张建春送走送高升出去,自己才有机会。
“张科,听说陆科可能也要跟着夏书记走省里去?陆科前程似锦,张科你也有机会了。”董如顺看了一眼走廊,故作神秘的道:“夏书记到省委当秘书长这是铁定了,地委组织部那帮人据说都已经接到了省委组织部的电话,近期中组部就有考察组下来考察夏书记,说只是一个程序,省委里边早就定了。”
“董哥,这夏书记要走早就传遍丰州了,张科还能不知道?陆科要跟夏书记走也是肯定的,他留在丰州干嘛?跟着夏书记走那是风光无限,等几年若还要下来,那就是县委书记或者县长主政一方了。”雷鸣也插进话来,他们先前谈的显然不只是开发区筹建的事情,只不过像地委内部的人事变化问题却不好在陆为民面前说,尤其是还涉及到陆为民的去留问题。
“也不一定,我觉得陆科似乎挺稳得起,我在他面前谈起过几次,他都不搭腔,要说这跟夏书记走的事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啥不好说?可他却顾左右而言他,张科,你和陆科关系好,难道还不知道他的打算?”董如顺神色复杂的笑了笑,“没准儿陆科就打算不给夏书记当秘书了,就当咱们这科长呢。”
张建春当然知晓董如顺的心思,巴望着陆为民能早点离开,腾出位置,自己如果能够顺利晋升,这副科长位置上空出来,怎么看都该是他,小算盘打得挺精,倒也不能说错,只是他说的陆为民似乎有不想离开之意倒是让张建春有些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