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页

仙宝[校对版] 843 字 2022-10-27

所以祁象也不确定,现在他手中的道德经,就是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时候,留下的字字珠玑五千言。其中有一些变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祁象也不一定要看道德经的原文,关键还是注释。

明代时期,道家虽然有些没落了,声势大不如前。但是龙虎山天师府一家,却备受朝廷的器重,恩厚有嘉。

特别是在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笃信道教,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间,道教有中兴之象。在那个时期,官刻道德经,应该也是当时的潮流、常态。

作为当时道教的支柱,当代张天师亲自注释道德经,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本书,在不同人的眼中,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易经是这样,论语也是这样。

道德经,自然也不例外。

祁象现在手上拿着的道德经,那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对于书中内容的注释,自然是以现代的目光去理解、解读。

但是他也想知道,古人是怎么看道德经的。尤其是张天师这样的道家高人,学术水平肯定不低,他又是怎么解读道德经的?

所以,看着眼前的古籍。祁象不由得有些心动。

沉吟了下,祁象问道:“就一本?”

“呃?”

游子吟一呆,随即喜形于色,连忙道:“不不不。这只是卷一,另外还有四本,那是连成一套的。”

古代版刻的书,字体很大,这样方便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