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出游·布线

宝钗笑道:“清幽自然的方好。”

还是她懂得多些,因奇道:“你方才说活水洼子,难道这螃蟹真是你家庄上自产的吗?”

这些女孩子都是深闺小姐,都不懂这些,就是迎春和黛玉,她二人每读邸报和些杂书,其间也不乏两本农书,却也不知道这螃蟹怎么养出来的。

因此大家都问这里面有什么说头。

宝钗笑道:“我也是听说的,我家有个伙计在胜芳有几亩田地,正产螃蟹,京中谓之胜芳蟹——这螃蟹却不是本地河里生的,而是当地的田地通着西淀水,这白洋淀又通着津海河,是海里的螃蟹溯游回的。夏末初秋,那西淀里的水变少了,就有许多螃蟹爬出来到他们的高粱地里吃高粱,过一旬日,螃蟹肥了便捉蟹为生。”

其实此时南北的螃蟹都不是人工养的,往往是湖河里野产的。杜云安家的庄子听闻在西山附近,那里哪儿来的产螃蟹的湖泊河流,都是山泉一类的泉眼溪流。

是以宝钗才吃惊呢,她本以为是杜家从别处买来的,不过是庄子送进来,便借个名头。

杜云安笑笑,她上辈子曾在盘锦出差半年,后来连出差的公事都忘得七七八八,却仍深深记得当地盘锦蟹和盘锦大米。盘锦蟹虽是借渤海使螃蟹“海水中生、淡水里长”,但其实养殖规模扩大后,附近的地方开始稻田养蟹,杜云安租住的那户老乡便是当地稻田养蟹的好手,老乡志向远大,最爱跟人唠“蟹经”——杜云安为着他家做饭的好手艺,在他一家子儿女孙子耳朵都生茧子的情况下,不得不接棒做聆听乖孙女状,才学了一肚子理论。

其实宝钗的这话是一知半解,她家庄子上的螃蟹不是生在那处活水的水洼子里,而是在水稻田里,杜云安牢记老乡说的水稻行距要大,蟹苗要稀,早放精养,梗上种豆……才能蟹肥稻壮。许是因那处庄子两面有山,气候条件实在不错,今年闹着顽似的只试了十亩地,就得了这样的收获,把杜仲也惊着了。

幸好当初别院附近的庄田都是买的家下人打理的,若不然得引的不少注意。因那不仅总得了估算得有两百多斤的螃蟹,连水稻也并未因种得稀而减产,甚至居然跟上田相当,亩产约有二百多斤稻谷,连田埂上的黄豆每亩也收了二十斤上下。杜仲宋辰因此商量一番,今后杜家的庄子都只用两家买来的人口,才好任云安施为,而本庄原有的佃户都迁到相邻宋辰和陈师傅的庄上去。

因杜云安那些个生财的想头,所有的佃户都额外有笔不错的进项,况且东家仁慈,在直隶佃户交租多比其他各省高的情形下,也只按皇朝早年时兴的五成计算,而且佃契上也并无“不拘丰歉”的苛刻条款——因此三个庄子上的佃户对这番变动并无不满。更多壮劳力不丰的佃农家体会到精细侍弄田地及从山林野地里采摘加工的好处,亦有主动来改佃契要租小些儿的土地的。

“是庄子上产的,只是大小参差,远不及胜芳蟹。”云安笑道。本也就是挑了肥的最好的送来的。

“因这股活水,又挖出个荷塘来,也种了些菱角鸡头,只是长得不好。”

众姊妹都笑:“吃了你家庄子的甜瓜西瓜,还有那么大的石榴,只料想不到原来那里也有养不好的东西。”

宝钗因问:“那里物产都比别处早熟些儿,你可知是什么缘故?”

云安摇头笑道:“我其实自己都没去过。只是听我哥哥说庄上有位极通农事的老人家,原是因黄河水患逃难来的,我哥哥见他捏一把土就知道肥薄适种,就将庄上的农事给他管,这位老人家因此很感激,便用各样的方法来侍弄田地庄稼。”这深藏功与名的老农就是她自己了,不过这种瓜果能早些时候成熟一是赖她肚子里的那点先进见识,二则是因这庄子地势好气候好。庄上自家的庄丁的确是从官牙人那里买下的难民,这些人背井离乡不熟悉本地情况,杜仲师兄弟挑人也谨慎,待之又厚道,所以并不会乱说。

“你们都成论农经的‘司事大人了’!”惜春笑道:“安姐姐,你说说有什么好顽的?”惜春爱画,府里景色再好也是人工雕琢,不如自然的灵气,更能拨动画者的心。

……

能够出门去游玩,三春比其他姊妹更欣喜,如宝钗黛玉这等从前还能出门,三春姊妹却是少有机会迈出荣国府的二门。尤其惜春年纪小,更是兴致极高,白日里缠着几个姐姐说话还不足,当晚连露微堂也不回了,只要跟着迎春同睡。

这晚,李纨在露微堂中未等到惜春回来,反而是入画回来告诉她,说四姑娘在平明楼跟二姑娘住下了。

李纨出了一会神,好一时才长叹一声儿。

李纨的丫头素云见状,便乍着胆子劝道:“现在时候还早,不如奶奶去上院里陪老太太说说话。明儿姑娘们都要去杜姑娘家的别院,只琏二奶奶一人恐照应不过来,奶奶去了,也是替老太太分忧。”

李纨坐在矮榻上,通身没点热乎气,愣了一愣才摇头道:“既没人请我去,我就不去,不然上赶着有什么趣呢。”

素云和碧月都有些着急,如今府里情势与往年大不相同了,从前太太纵然不大喜欢,可有太太总是常把“先珠大爷”挂在嘴边,府中上下就忘不了奶奶和兰哥儿。今时今日呢,太太迁到东跨院静养身体,连宝二爷都不敢多去打扰,更不提兰哥儿了;又分了小厨房,老太太也不大兴让儿媳孙媳侍饭的规矩了,大奶奶又不如琏二奶奶嘴巧说话诙谐,老太太想起来叫上去说话的时候就极少了,有那种阖家的女眷都在的场合,偏又显不出大奶奶来,一整日里跟大奶奶说的话有数的很;况且姑娘们立了院子,后又自管自的份例,眼见都成长出来了,愈发大奶奶连照管姑娘们的事务都不用担着了。

琏二奶奶管家管的风生水起,众位姑娘也个个出挑。二姑娘同杜姑娘、林姑娘摆弄了专接女客的铺子顽,听说很红火;三姑娘与宝姑娘做针线谈书论字,听说两人的女红连老太太都夸赞的;便是四姑娘,虽同奶奶住在一处,却亦有自己的事情做,她跟杜姑娘学了种画人滑物极像的新画法,日日专研呢,说是要将这种画法融合进她的画技里,要攀什么“写实与灵动韵味的高峰”。别人那里越热闹忙碌,就越衬的她们奶奶这里,当真冷清就如广寒月宫了。

可如大奶奶这样的守节寡妇,在这等侯门公府之中,可以自家摆出个超然物外的态度,却绝不能让上头忘记了,不然就连仅有的前程指望也败光了。

就譬如老太太去年的时候还曾说大奶奶寡妇失业,要从府里拨一块地叫她自己收租,现今也没了后音儿。

李纨烦恼的亦有这一项,另外一项就是她听说凤丫头求杜姑娘给她出了主意,凤丫头如今不仅将自己嫁妆里的两个收租的铺子拿了回来挑了自己陪房开店,还给官中也照样办了五间商铺,虽不是那种日进斗金的,可细水长流的总有进项,比原本只收房租要好的多。李纨有心也如此,还能为自己和兰哥儿积攒些梯己,只是那位杜姑娘却不大与她这里来往,连正经话都没说过几句。

她今日突然听说老太太允了奶奶陪姑娘们明儿往杜姑娘家的别院散淡一日去,李纨就觉得时机到了,只要明日能一起去,不仅能向杜姑娘问些办法主意,还能看看杜家的庄子是怎么经营的,日后也求请府里帮忙给兰儿置办一个小田庄子。从听了上房的消息,李纨就打扮齐整了,等着老太太叫她上去,谁知左等右等,晌午小宴老太太没想起来,下晌午乃至晚饭都无一人来请她。李纨枯坐了近一日,心头的滋味就别提了。

“奶奶,老太太年纪大了,不大愿费脑筋了。”素云劝道:“宝二爷今日上学去了,老太太就没想起来,没说让宝二爷明日也同姊妹们一道儿去顽的话。我听说宝二爷方才从前头老爷那里回来,听到这话,果然不依了,这会子正同老太太撒娇呢。奶奶现在上去,正好让老太太想起来。”

碧月也道:“咱们兰哥儿也还小呢,正好也求老太太一同松口,明儿也不去学里,索性奶奶带兰哥儿一道儿去松快一日……”

只是她还没说完,素云就忙给她使眼色,碧玉不敢说了,就听李纨道:“怎么这样没规矩,哥儿上学的事也敢插嘴,我便是待你们比别处宽些,也容不得这样的事!”

碧月听说,赶忙跪下。素云也不敢劝了。

过了盏茶时间,李纨才回神叹气道:“起来罢,以后不可了。老爷若知道你们这样说话,不免要嫌我纵溺兰儿。你们别学老太太和宝玉房里的丫头,她们的那些古怪话说到天上去,与我不相干。你们若学了,少不得我担不是。”

碧月起身,和素云两个退到一旁。

到底是想的事要紧,李纨便少有的不等人来请她,出了露微堂,往上院去了。

谁知到了上院,已是关门闭户了,守门的婆子笑道:“今日热闹了一整日,老太太兴致好,都一齐说笑来着,掌灯的时候就困倦了,好容易等到老爷放宝二爷回来,说了一会子话就歇了。大奶奶若有事,不若明儿来罢?”

李纨勉强笑了笑,说两句“没什么事,不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话,就带着素云、碧月往回走。银蝶和小丫头炒豆儿提灯,李纨站在路旁花树上立了半晌,才道:“去凤丫头的院子。”

此时离上钥的时辰很近了,但素云和碧月都不敢提醒,只得侍奉着李纨往凤姐的丹桂苑去。

丹桂苑倒是还没关院门,因这院子是小三进的格局,看门的婆子要进去通报,李纨笑道:“我不过闷了来找你们奶奶聊闲话,你别声张,我自家进去便罢了,若是你们奶奶有事,我便不扰她的正事。”

说着就将银蝶和炒豆儿留下,她带着素云、碧月一径进去。

这三人方进了垂花门,另一个值守的婆子边系腰带边转出外头的树丛,她因问:“方才是谁啊?”

她同差的那婆子便说:“是珠大奶奶。”

这婆子一听急了:“我只解泡溲,你就捅娄子!二爷今儿可早早回来了,这会正在家里呐!”

那婆子方想起来,用拳头砸大腿道:“这可咋么办!”银蝶和炒豆儿对看一眼,都悄悄走远了些,到墙外甬道旁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