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并非优柔寡断之人,一旦作出决定就不会再更改。
先前之所以踌躇,也的确是考虑到兹事体大,对于麾下四军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摆在面前的现实困难已经由不得他们再拖下去了。
粮食仅能维系两到三个月,而且还只能是节省着吃,而看今年的天象气候,秋粮无收基本上又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泰宁军是真撑不下去了。
既然淮右开出了合适的条件,朱茂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接受。
对于淮右希望他归附的建议,朱茂暂时没有考虑。
面子上搁不下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淮右体制格局让朱茂有些难以接受。
一旦归附淮右,那么自己这完整的四个军就得要纳入淮右体系进行整编,按照淮右来使的提法,中层军官都会陆续进入学堂进行轮训。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清洗,而紧接着来的就是掺沙子交换任职,庐州或者寿州的军官来自己这几个军中任职,而自己的兄弟则要到淮右其他军中任职。
这一手江烽倒是玩得很顺溜,不过效果也是很好,否则江烽这个毛头小子如何能掌握偌大的淮右军?换了自己也一样这么干。
“二兄,我们回师济州,淮右提供多少钱粮?日后我们与淮右的关系如何定位?”
满脸浓须的高大汉子是朱茂的堂弟朱密,也一直是朱茂最亲密的助手。
他原本是比较倾向于投入淮右的,因为他意识到以泰宁军内部对民政事务的短板,就算是泰宁军去了济州站稳脚跟,恐怕也难以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去了。
堂兄不愿意归附淮右也让他无可奈何,他不可能丢下堂兄投入淮右军中,只能跟随堂兄而去。
但他需要搞明白,日后怎么来和淮右相处。
没有淮右的支持,朱茂很难在济州打开局面。
要知道朱氏已经离开济州十年了,要说济州士绅固然对大梁没有多少好感,但是朱氏一族在济州的影响力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消退。
现在回去,究竟会有多少士绅支持堂兄,朱密也没有多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