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烽皇[校对版] 瑞根 1500 字 2022-10-26

他也不认为这些德胜军和忠正军的残兵对杨吴还有多大的忠心。

这些士卒大多都是军户出身,除了打仗就不会干其他,这个时候让其解散,势必断其生路,反而不利于巩固淮右对庐州的统治,所以如果能将他们加以筛选之后整编,尤其是能找到几个合适的武将来带领,还真的能够变废为宝,发挥大作用。

“杨恒,你有什么要说的?”他把话头转给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青年。

“大人,四郎已经说得很好了,我们也了解过,杨溥离开庐州之后,这两支军队也还是有一些军将投置闲散,或者主动下野,君上也没有为难他们,但他们中还是有人有些不愿意荒废余生,如果能够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想他们应该愿意为君上效命。”杨恒话语声音不大,但是却很坚定。

杨恒的话再度让王煌吃了一惊。

忠正军和德胜军解散,其中当然有不少将领和军官面临解甲归田,其中不乏正处于青壮年阶段的角色,但这些人因为都属于坚决忠于杨溥者,而且大多属于庐州籍,所以他们义无反顾的跟随杨溥回庐州。

在当时谈判之余,江烽也曾发出过邀请,但是在李昪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江烽也不能做得太过,以免引发李昪的猜忌疑心。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变化。

李昪已经无暇他顾,忙着去对付蚁贼去了,而杨氏一族在吴地的统治已告寿终正寝,只要不是那种抱着不仕二主的偏执心态者,都应该看到未来淮右的大好前途,如果此时发出邀请,毫无疑问肯定会有人愿意接受邀请。

至于说其忠诚度问题,既然跟随杨溥回庐州的,肯定不会认可李昪,至于蚁贼更不可能,尤其是在庐州已属淮右的情况下,这些家族都还在本地的军将,当然更愿意投效江烽才对,忠诚应该无二。

略作思索之后,王煌挥了挥手:“你们先下去将这一次去合肥的调查拿出一个报告来,我会将这份报告交给君上,请君上定夺,不过我个人支持你们的看法。”

蒙充和杨恒两人脸上都浮起一抹兴奋。

能入君上之眼无疑是最让他们满足之事。

这两年来在大道学堂的学习,在学军营中的摸爬滚打,让年不过十六的二人受益良多。

作为战争中的孤儿,他们深知也许在其他地方,自己早就饿死在路边了,而只有在淮右,他们才能获得如此对待。

尤其是看到一批批因为父辈战死战残的子侄送入大道学堂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进入学军营之后一样严格对待,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为君上报效自己有用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