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堪吃了一惊,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你要去汶港栅?”
“嗯,秦再道和杜立他们虽然有了计划,但是这里边变数很多,而且我也担心他们这一千多骑能不能达到目的,汶港栅是蔡州军在汝水上的要塞,但也非没有半点缺陷,斥候早就把地图传了回来,龟年和静娘他们用龙角制作了一具水性术法道具,很有点儿意思,我想带他们去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机会。”
杨堪有些无语的摆了摆手,这位主帅想的问题的确要比自己这个近乎于副帅的角色多太多了。
这个时候杨堪才深刻意识到为什么江烽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折服了包括秦再道、张越、许子清、鞠慎以及丁满、李桐、葛晗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几乎是五花八门,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出身,性格各异,但是却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慢慢地聚附在江烽麾下,这绝非偶然。
见杨堪似乎想要说什么,江烽笑了起来,“七郎,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做,做最坏打算,但要尽最大努力,我们这一路不就是这么拼搏过来的么?做了未必能成,但是不做你肯定不成!”
杨堪脸色也严肃起来,不再多说:“你尽管放心,固始这边有子跃和子清,我打算去光州那边。”
第五十一章 无论如何,按计划进行!
趁着夜色一行四十余人出了固始城。
汝水和浍水一北一南注入了淮水,是淮水中游的两条重要支流。
江烽对汝水有很深的印象,汝水也绝非后世的汝河,盖因汝水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相当详实的叙述。
这是淮水中游一条极其重要的支流,发源于都畿道的汝州西部的尧山中,后来与同样发源于尧山中的滍水在许州境内汇合,浩浩东下,经郾城、上蔡、兴桥栅抵达蔡州州治汝阳,然后继续南下过汶港栅,经新蔡,东南注入淮水。
汝水在过许州之后数量变大,沿线形成大量的湖沼区,这些湖沼区或是由地方略加修缮围城,或是在洪涝年间自行流淌入低地形成,如横塘陂、青陂、绸陂、墙陂等等,不一而终。
江烽虽然从斥候的地图中知晓一些,但是一直到真正接触到汝水,才知道这个时代的河流状况。
河流在洪涝年间在河湾、水汊处不断向外蔓延,形成大量的湖沼区,这些湖沼区成为了天然水量调节器,同时也是干旱年间最好的灌溉水来源。
江烽一行三十余人沿着汝水而行,早已经有斥候向导沿路导行,时而昼伏夜行,时而昼夜兼程,尽可能的避开了沿线所有人。
只不过有时候难免要遇上一些渔人,为了避免泄露行迹,那就只有寻个地方捆上,留下一个人看守,也算是为日后返回留个打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