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流民蜂拥而来,需要解决的是这些人的过冬生存问题。
对于江烽来说,这数万流民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
利是募兵有了充足的兵源,而且这些流民大多来自颍州、寿州,也是物设安插细作斥候的好时机,盛唐、霍山成了白地,这些流民过了这个冬季就可以驱使赶往盛唐、霍山,正好成为日后役使的绝佳对象。
弊也同样明显,数万饥民,这个冬季怎么过?虽然从大梁、南阳以及黄州捞到一些钱银粮食,但是要供如此多的饥民来过冬,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尤其是这些流民数量还会随着蚁贼冬季在颍亳寿三州的肆虐继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就成了最大问题。
现在能够给固始提供粮食支持的,除了固始和殷城士绅能够提供少量外,就只有大梁、南阳以及鄂黄,但从大梁运粮耗时长,途中消耗大,鄂黄方面因为南阳入侵安州,只怕现在也没有太多心思来管固始了。
唯一可以救援的最佳对象就是南阳了,只是前次已经在南阳那里索要到一批钱粮,现在又要张口,尤其是南阳和蔡州现在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下,就很难说了。
第十章 屯军
“二郎,我觉得可以和陈家、黄家、谭家都再谈一谈。”崔尚似乎也酝酿了很久,才开口。
“谈一谈?你觉得他们会改变态度么?”江烽淡然,双手背负在背后,看着城墙下几名士卒正在抽打着几个不太老实的流民,每天这种事情都在上演。
“彻底改变不可能,但是我觉得可以缓和,如果我们能够把盛唐、霍山之土分配之议透露一些,我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敌视情绪,也有利于推动检地之策。”崔尚叹了一口气,这里边问题很多,二郎还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一些。
“今冬不好过,纵然能再在大梁、南阳求得一些粮食,但是明年这些流民要驱往盛唐和霍山的话,也有很多问题,他们的种子和畜力哪里来?而且他们要熬到夏收才能收获,这期间口粮哪里来?还有,现在盛唐和霍山基本上被洗劫一空,烧成一片白地,起码遮风挡雨的草房要建起来,现在这些流民一无所有,如果没有这些士绅大族们的支持,这些事情光靠官府是做不好的,效果也会差很多。”
江烽默然。
他知道崔尚所说的在理,他想把流民驱使到去现在已经化为白地的盛唐和霍山去充实,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过于理想化。
这件事情单靠官府这点人手,做不下来,这需要大量熟悉且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来牵头引导,而且也还需要大量物资作保障,可以说离了这些世家大族,做不好,这一点自己太理想化了。
只是要让自己在检地上让步,又是江烽所不愿意的,现在这个僵局,谁先提出来,谁就落了下风。
当然,崔尚提出来的让陈、谭这些大族以固始、殷城这边的熟地去换盛唐、霍山那边土地,也是一个办法,当然这需要自己在条件上做一些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