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父亲说过,人的见识年龄不同,看到文章时的感悟也不同。

她年纪尚小,就应该多听多看,有助于开阔心性见识。

不要把自己拘在一处,只听一家之言。若养成看事看物偏颇的习性,往后容易把人生路走窄。

在府里学堂人少,英莲陆清又未学到此处,是以只有她自己和杨先生探讨过。

今次学堂里有这么多人,她便能听到十余个人的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听了十来个人所想,必然能更进益些。

刘学士每次讲一篇文章时,都要先领着学生们高声通读一遍,再慢读一遍。

读过两遍后,便只介绍作者姓甚名谁,经历如何,都有过哪些著作,他写这篇文章时都是为的什么。

因韩愈的文章也学过不少了,刘学士今次只是简单说了说,而把重点放在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上。

接着还有半个多时辰的功夫,就全都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时间。

等下课之前,刘学士便会让她们把课上所说写成文章,下个月上课时交上。

再过一个月上课时,刘学士会精心批改好每篇文章,有时批注字数甚至比学生们写得字数还多上几倍。这篇文章才算是正式讲完了。

到了发言环节时,先起来开口的是先三皇子嫡女慧纯郡主:“昌黎先生把陈拾遗(陈子昂)、苏太守(苏源明)、元次山(元结)、李元宾(李观)与青莲居士(李白)、老杜(杜甫)在文中并列为唐朝时善鸣者。”

“可今人看来,青莲居士与老杜之文采比陈拾遗等人高上不少。世上并无能与李杜并列之诗人。”

“可见好文章不仅要当时人说好,千古之后的后人也评判说好,才是真正好文章。”

刘学士听完后并不点评,只是请慧云郡主坐下,再听下一人发言。

第二个发言的便是先二皇子嫡女慧云郡主,她接着慧纯郡主的思路发散道:“慧纯妹妹所说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