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议事

听说从青苗法开始后,王安石有几次与司马光和解的举动,都被司马光堵死了。

这老小子……

跟赵曦预料的差不多,韩琦、王安石、陈升之、司马光,内阁有争论并且会争辩的就是这几人。

赵曦看了看文彦博,见他几次准备张嘴,又几次避回去了…~果然滑头。

这也是韩琦有事会找富弼而不跟文彦博交心的原因。

韩绛和吕公著看热闹,王珪闭目眼神。富弼却没有在意内阁成员的争辩,而是看向了官家……

怎么感觉官家并不在意内阁的争辩呢?

从富弼对官家的了解,官家是很烦朝堂争辩的,以前的每次朝会,官家的神情都有不耐,而内阁成员的争辩,感觉官家在看戏!

异论相搅嘛?说不定就是如此。

也确实如此,赵曦提名这样的内阁,本就是存在这样的心思。

至于是不是内阁成员在陪着他演戏,赵曦觉得应该不是。这一次争论的事,他没有提前沟通,纯粹是临时起意。

赵曦之所以违背自己提前沟通的做事原则,第一个就是想看看自己提名的内阁是不是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第二个,他还想贯彻一下内阁议事体制是否能够实行。

按照内阁议事制度的规定,一旦出现有争议的政事,是容许争辩的。这是其一。

其二,争辩到了相互无法说服的地步,就开始逐个发言。

在逐个发言仍然不能形成多数和少数的比较时,最后按照不记名投票来形成决议。

一旦形成决议,任何人不得反对。

当然,最后是否推行,仍然是有君王裁决。

这是赵曦借鉴后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特定范围内民主,最后归拢在君王处集中。

……

“官家曾有言,文武张弛有度方为国家强盛之法。国朝百年文武之分,对于形成国朝武备松懈有一定的责任!”

王安石仍然是出口不忌讳。

“王介甫,你这是诋毁祖宗法度!”

“此言差矣。太祖时可有新军?太祖时可有火器?太祖时可有轨道?没有!都没有!”

“五代之乱,乱于武将。是故,国朝初开方有以文驭武的祖宗法度。为何?因为太祖针对五代之乱而纠正前朝尊武的法度。”

“同样,国朝以文驭武百年,逐渐出现了武备松懈,军伍糜烂的现状。直致西贼叛乱,北辽欺凌。”

“也正是因为这样,庆历年范公才倡议新政。富阁老、韩阁老、张阁老以及欧阳公都是亲自参与。”

“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才建护卫营,练新军,修武备,创火器,融文武。”

“因为有了官家的一步步谋划,方有了南征安南而成就大宋粮仓之地。出兵大理而解决了国朝缺铜之弊。西伐西夏,于好水川雪国朝之耻,北战雁门而打出了如今的海晏河清。”

王安石这两句话很有水平。并不是因为恭维赵曦而有水平,而是他这样的辩词,先恭维了范仲淹,让列席内阁会议的范纯仁有了好感……也可能是偿还监察衙门在定内阁之前为他正名吧。

然后,王安石在辩词中把韩琦直接拖到了赞同他的一方…~庆历新政,韩琦也是支持者,甚至是冲锋陷阵的。

韩琦总不好意思说自己当初做的不对吧?那样的话,别说自己品性有问题了,就是惹范纯仁他也需要掂量掂量的。

“这不可同日而语!”

“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五十年前的国朝跟如今能同日而语?就是十年前,与今日的国朝也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之论在文武之分,与庆历新政无关!”

韩琦还是听清醒的,没有被王安石带沟里。

或者说,没有被这一阵争吵带沟里,又找回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