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

赵曦是真有点火了。明路指出来了,硬是不走,就喜欢在死胡同里闭着眼撞墙。也罢,让你们知道疼也好。

新币还一如既往的,每月照常是新旧币搭配着发放,国朝各州虽然量少,但一样会搭配一部分新币。

整体的量,与朝廷提供的铜锭等同,也就是说,朝廷对汴梁钱监的铸币数量相当了解。

说实话,就这样的铸币情况,新币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回归到所谓的价值上来……这是太子殿下的话。

太子殿下说了,钱币的价值,就是面值,是朝廷赋予的,高低都应该是朝廷说了算。

现在可不是这样,整个国朝,天下诸多州府郡县,应该说找不到一处是太子殿下所说的那样……一枚新币一文钱。

就是太子殿下所说的新币基准物……粮食,也一样。旧币三十文,而新币十五文甚至十文一斗。

就连那些粮商,都感觉炒作新币应该来钱快。

除了那些纯粹的草民,所有稍微有点能耐的,都在关注着新币。

这时候去樊楼,议论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新币,比那些头牌的小娘子还吸引人。

倘若新币刚出现那阵,四文铜钱兑换三枚新铜币,还当作是图新奇。

可就是因为开始这种新奇的兑换,经过近半年的市井验证,越来越多的新币出现,不但没有使这股兑换之风下降,反倒愈演愈烈。

因为,相比于国朝旧币,新币的美观、硬度、颜色、质地,以及储藏和防仿制功能,远远要强于任何一版的旧币,甚至于置于地下,再翻出来,只需要用水一冲,仍然光亮如新。

真有人这样尝试过,还不止一人。

所以,这就让那些储藏了不少铜钱的地主老财们,争先恐后的抢购新币。

原本国朝官员还是当一文钱花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币越涨越高,几乎到了有价无市的境况。

而从将作监,以及政事堂传来的消息,任何人都知道了新币的发行量……若想替换国朝的旧币,没个三五年是很难实现的。

如今国朝每年铸币二三百万贯,抛去损耗,流散至外邦,以及草民拥有量外,怎么说也得有四五百万贯的旧币存世。

想要达到太子殿下所言,一文即一文,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