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北在这方面,言出必行,直接指示汪伦,就按之前的声明来办。
很快,政府军就在泰坦谷地这边,得到了丰厚的物资补给,一时间,士气大震,又对青年军发动了大举反扑。
但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正必有反。
英帝国很快便抓住了周泉北的“痛脚”,强烈谴责周泉北“奸商之举”,接着金沙萨共和国的冲突,大发战争横财,置非洲万民水火之中而不顾。
看到了英方的指责,周泉北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这他么的。
要是老子不给双方提供后勤物资保障,那这场仗,还没打,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了。
但英帝国毕竟高高在上,周泉北也不会再刻意去反驳,只是重申泰坦谷地永远中立的立场。
而另一方面,周泉北却是与米方有了私下深处的交流。
泰坦谷地的这边的原料进口,尤其是粮食和肉类,米方的大农场主,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此时,在周泉北“大发战争横财”的同时,米方的大农场主们,也是瓢满钵满。
在周泉北的意思传递到这些大农场主们手中的时候,很快,周泉北就迎来了带头大哥的力挺。
米方特使在公开场合,公开表示,支持泰坦谷地的中立态度,并为泰坦谷地在促进中非和平问题上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但英方仍不死心,继续“鸡蛋里挑骨头”,找着泰坦谷地的麻烦。
周泉北这时也看明白了,英方就是想挑起与泰坦谷地双方的口水仗,从而寻找泰坦谷地的致命缺点,发起致命一击。
对于此,周泉北直接不反驳,听之任之,反正,在此时这种大环境之下,英军并没有对泰坦谷地出兵动武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只要能给周泉北足够的时间,到时候,英军就算想动武,恐怕,也得崩掉他们几颗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