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页

而那位老人家之所以取得当年的大捷,还是因为,他当年,曾对这大山深处一位头领有过恩情。

这片山区早年是三国交界,后来却是三省临边。

当年,日本人为了加快战事,曾在山里修建了一条密道,方便运输战备物资。

那位头领当年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曾不得不臣服在日本人的淫威之下,成为了日本人的奴役。

但正是由于那位老人家的感化,这位头领下定了决心,要做一件大事!

很快,几年过去了,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变,日本人已经逐渐式微,那位头领也意识到机会到来,便在关键的决战开始之前,冒死,将一批重要军资过境的消息,通报给了老人家。

但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那位头领,认为其狼子野心,不怀好意,但老人家,却是相信老弟兄之间的感情,力排众议,并当面在老领导的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以雷霆之锋,率本部提前前往目的地设伏,那位头领也率本部前往支援。

最终,也证明了一句话,真理,往往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我军大捷,但可惜的是,那位头领,却在冲锋的时候,不幸被日本人的炮弹击中,壮烈而亡。

这也成了老人家这一辈子最为挂怀之事。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却尽是读书人。

两位老人家虽不是兄弟,但却胜似兄弟。

感受着眼前的莽莽苍苍的群山,周泉北也可以体会到,当年,在大胜过后,却物是人非的凄惨和壮烈。

但可惜的是,那位悲壮的头领,却并没有骨血留下,徒自化成了山间的一抹黄土。

正如伟人那句名言,“青山处处埋忠骨”啊。

而后来,也正是因为这场关键之战,老人家得到了老领导,甚至是伟人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