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黄皓低着头踩着小碎步把那卷帛纸呈了上来递给刘禅,于是刘禅当着诸葛亮的面开始撰写封赏此次南中征伐有功将领的诏书。
坐在旁边的诸葛亮一边看着刘禅认真仔细地撰写诏书,一边在心中喃喃道:
“先帝呀,其实陛下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愚鲁,虽然您对陛下的不成器而忧虑,但您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陛下都只是不想去触碰这些我们这些人正在做的事。
仔细想想看,我们在陛下周围替他分忧代劳,而陛下又随先帝您经历了生死存亡,当您驾崩西去的那一刻起,陛下就再也不过多询问朝政之事,哎,真是矛盾啊……”
随着此次谈判的首战告捷,大殿之上的蜀国文武们都对明天的谈判抱着必胜的信心,不过坐在大殿之下的执金吾尹赏对这场谈判表示了他的建议。
“丞相,陛下,对于此次谈判虽然首战告捷,但仍还需警惕啊。”
“嗯……执金吾说的在理。”邓芝见尹赏提出此次谈判的情况依旧是个未知数,他点点头看向诸葛亮也附和道:“出使吴国的时候,诸葛恪对于我大汉就持不屑的态度,甚至还有傲慢与偏见。”
这些诸葛亮心知肚明,毕竟是自家侄子,他也不可能不清楚诸葛恪所暴露出的问题。
针对这次两国之间的谈判,诸葛恪在刚开始表现出的态度仍然是他那傲慢与神气,虽然尽可能的收敛他的性格,但在场的人仍然还是注意到了他的不寻常。
“以执金吾所见,接下来应当如何?”见尹赏久违建言献策,诸葛亮当然不能放过他提建议的机会,于是示意让他继续说了下去。
听诸葛亮让他继续说下去,尹赏站起身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我与邓将军出使吴国,发现吴国内部实际上并非那样团结一致,当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他们对于战争却是极其敏感,就石亭之战与合肥之战而言,吴国在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甚至一丁点的领土都没有占到。
因此,我们接下来的突破口,不应当是对某件事情来下手,而是应该在孙权打败仗的事情下手,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他们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