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页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如同云非想的这样,这一年,云氏控股海外业务发展非常迅猛,程风从澳大利亚,然后进入南美,进入加拿大,再绕道欧洲,中亚,一直在外面待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回国!

这三个多月,程风一共获得了十六亿多美元的各种设备订单!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数控机床,也有矿山设备,同时,还帮南美洲某个小国家订购了一艘大型的运输船……

对于程风上任取得的这种成绩,云非被惊得目瞪口呆。

整个行程,在外面一共一百一十天,程风一共签订了四百多份合同!不算他在路途中的时间,平均每天签订三份多的合同,这些合同怎么签订出来的,云非根本就无法知道。

问程风,程风也是不说。

他的随行人员显然都是被程风打过招呼,没有谁告诉他们老板,即使老板威逼要开除他们,他们也是毫不开口。

“我想,大家看到这一堆合同,不会有人再有什么怨言了吧?国际业务不要给我说什么不好打开缺口。程风不是专业的业务人员,为什么他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签订这么多的合同?”在程风回国之后,云非再次把负责国际业务的这些业务人员召集到了一起。

这些家伙搞业务的时候不给力,反而抱怨什么有苦又累。

曾经的吴凡在非洲打开了局面,开闯了公司矿石换设备的计划,现在程风三个多月的时间签订了十六亿美元的业务,合同超过四百份,这是整个公司的又一个记录,估计不会被人给大破了。

“这确实是一个奇迹,我们公司正是因为这样的奇迹,才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高。搞销售,不是说你们只卖自己的产品,国内有的,或者我们客户自己弄不到的,我们都可以接手过来。如同当初的矿石换设备。我们需要矿石吗?矿石给我们有用吗?人家吴凡同样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经过简单培训的新人,他能够知道我们国内对矿石需求量的增加,所以,他建议公司可以同意对方用矿石换我们的设备……”

思维僵化,这是中国人最大的缺陷。

云非也没有办法,整个国家大多数人的创新意识都不行的。

“一直我都在给你们强调,眼光得放长远,同时,你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了解得更多。这样,你们才能够更容易从市场中寻找到机会。虽然当初吴凡的例子跟这次程风的例子没有什么相似的,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从里面发现一些共同点,因为他们两人的这些合同,都是因为他们对整个行业能够知道的非常清楚。同时,他们不局限某一个合同的利润有多少,尤其是程风,他们没有考虑自己能够获得多少提成!咱们别的不说,就说这玩意儿,南美小国要没运输船,他们完全可以自己买吧?如果换成你们,你们会帮忙吗?因为这个跟咱们没有什么关系,一艘运输船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程风帮他们买了,然后这一连串的合同就来了,他们国内有个刚刚发现的大铜矿……矿山,我知道你们都有兴趣,但是这个跟铜矿有关系吗?程风是怎么做的?把这矿山转手给一开始跟他签订了业务合同的必和必拓公司,从而一下子获得了三十多份的关联合同……”这是程风签订合同最为成功的地方。

必和必拓跟世界众多重工业公司有业务往来,而奥德利的人脉资源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他帮助程风介绍业务,程风给他业务费,这也不影响他,他们公司也不会因为这个处理他。

所以,奥德利帮助程风签订了至少四亿美元的各种设备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