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页

这就使得整个珠三角比原来早了好几年出现用工荒的情况。

欣凯兴的技术工人向来是同行业中福利待遇比较靠前的,普通工人的薪资水平同样如此。

随着越来越多的订单,欣凯兴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地扩张,生产各种简单产品的流水线高达数百条,这就造成了欣凯兴一直缺人的现象。为了招聘到充足的工人,欣凯兴旗下所有产业的普通流水线工人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已经突破了六百大关,每天晚上4个小时的加班,周末10个小时的加班,使得这些工人的平均工资超过了一千,再算上生活费,逢年过节的福利之类,欣凯兴每个普通工人的平均成本超过一万五!而在珠三角,大部分的普通工人一年也不过才六千到七千的成本。

这就使得欣凯兴在成本方面上很不占优势。

尤其是散热片,汽车减震器,空气开关之类的低压电器,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规模庞大,产量都是以数百万上千万来计算的,这就使得这里面的竞争极其惨烈。再加上富士康等众多台资代工企业的竞争,各种加工费用被压得非常低。

加工行业,在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恶性竞争了。

要是还能够赚钱,那才叫怪事情。

这也是王庆丰这样热衷于炒地皮这样的事情的原因,在听到云非说开发商品房比炒地皮的利润更高的时候而动心的原因。

“如果这样,国内的一些利润太低的业务就放弃吧。你说你也是,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只要经营赚钱的业务就是了,你非不听,非得要什么都搞一把,这样反而降低了欣凯兴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云非叹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你那边的机器人项目怎样了?如果有可能,很多的产品都是可以采用机器人自动生产的。比如一些规模庞大,生产速度快的小型注塑产品,如果采用自动送料,这样就不用每台注塑机一个工人,这样一来每年可以节约上千万,还有别的很多地方,如果都能够像散热片厂那样,下料采用自动的方式,公司只需要搬运,我们欣凯兴整体的生产成本一年至少可以下降数亿!”王庆丰这是尝到了自动化的好处。

欣凯兴下料的锯床,也不过是让九一研究院的人帮忙给改造成为了一个半自动化的锯床,把从原材料厂里面运来的材料放到锯床上面,加装的自动机械结构就会在前面的材料锯断之后把后面的材料给送上来,前面加装的简单机械手就会把零件毛坯上面的屑给吹干净,然后整齐地码放到一边固定位置的半成品框里面。

第1186章 智能帝国,从欣凯兴开始(二)

这样简单的自动机械装置,每台只需要加装一个附件,然后把开关里面的电路跟附件联系上就行。

一套这样的简单附件可以让需要工人专程守着,在锯床完成下料工作之后把整料往前面定位,然后再启动锯床这样简单得不是傻得太过离谱的人都可以干的工作,变成半自动化的生产。机床操作工只需要把整料用行车给装到托料轨道上面,然后把装满的半成品转料框给转运到下一道工序就没有他们的什么事情了。

被改装之后的下料工序,不仅不需要像那些国营机械厂里面那样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工人,而且可以一个工人看守超过十台的设备。整个车间上百台的锯床,二十四小时两班倒,仅仅只需要十五个操作工,四名技术员,一名车间主任。

这样的成本,在目前的中国,欣凯兴那是最低的。而这些附件的价格,由于并不是什么太过高深的技术,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控制电路设计,每套的成本不超过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