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经理,你认为我是不了解公司的情况?那你给咱们大伙儿说说这个良好的发展情况究竟有多良好?”云非没有发怒,让王庆丰松了一口气。
“从九六年十月份我进入欣凯兴担任战略策划部经理之后,咱们欣凯兴公司产能扩大了三分之一,业务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利润增长超过预计利润百分之二十……”曲广瑞自豪地说道。
这些都是他的功劳,他如何能够不自豪?
中国最为年轻的富豪的崛起成为一个传奇,几乎是所有年轻人崇拜的对象。原本无数人希望留在首都的机会,反而没有自己到珠三角以及长三角一带创业更有吸引力。
只有没有本事,没有能力的人,才会选择学校安排的工作。
曲广瑞一直认为,要是他能够有云非那样的机会,一开始就能够遇到王庆丰这样的能够个自己帮助的人,他甚至能够比云非做得更好!
外面关于云非起家的传说很多,知道云非是靠着买龙系统个花数获得上千万起步资金内幕的人并不是很多,很多人都认为当初云非是靠着王庆丰的帮忙才成立九一重工,从银行贷款才把九一重工搬迁出来的。
不少人认为云非的崛起是靠着运气,从苏联引进技术人才是运气,用轻工业的日常用品换取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同样是运气……
所以,别人都选择那些更加能够获得人脉或者技术的外资公司,曲广瑞选择了欣凯兴这家让云非崛起的民营公司。
在来欣凯兴之前,曲广瑞就对王庆丰的资料收集得非常详细,并且有过详细的分析,就如同他想象的那样,他获得了王庆丰的同意,只要三年内让欣凯兴的利润翻一番,自己就能够获得欣凯兴百分之八的股份。
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成为欣凯兴第三大股东,每年的分红都能够有上千万,这样一来,很快就能够有了起步资金!
“你对这个成绩很满意吗?或者说,你准备继续把欣凯兴扩大下去?然后收回那些我们外协的加工业务?”整年的财务报表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云非手中并没有完整的数据。
“这些利润本来就应该完全属于我们的,凭什么我们要把这些利润分给一下不想干的企业?而且,大规模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除了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增加。只要再增加一点二倍的数控设备,以及零点四倍的工人,我们的利润,完全能够翻一番……”曲广瑞得意地说道。
云非即使成了超级富豪,也掩盖不了这些他只上过中专的事实。
“不错,真的不错!曲经理,我就想请问你一下,增加现在规模一倍的数控设备,我们需要投资多少?”成本,才是一切的关键。
“大约六亿,其中两亿为设备成本,四亿为厂房成本……”曲广瑞没有丝毫的犹豫回答着云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