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而云非这个老板,根本就没有怎么理会九一航空这样的亏损企业,都是靠着九一重工的利润养着航空公司。

“集团公司必须成立,如果有可能,三月份,我们有可能会到首都大学,华清大学,首都科技大学等学校进行一场专场招聘,这个国家人事部以及教育部的答复将会在二月底或者三月初批复我们的申请……”对于这个事情,云非的心中也没有多少底。

很多毕业生,即使不接受国家的分配,也不愿到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来。

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现在还在酝酿。

而国家对于人才的垄断,虽然在逐渐放开,但是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方针出台。

很多学校都开始在模式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不过那都是针对就国营企业,国家事业单位以及外资企业。

在国内并不受重视的民营经济,要想到中国顶尖的大学校园里面去招聘这些天之骄子,没有国家人事部的同意以及教育部的同意,云非旗下的这些私人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到这些学府里面参加现场招聘会,更加不要说举行专场招聘会。

“国家会同意我们这些私人企业到大学校园里面举行专场招聘?”吴忠达惊讶了。

要真是这样,一直困扰着九一重工规模扩大的人才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只有被理论跟实际经验武装起来的管理人员,才是最适合九一重工这样急剧扩张的企业。

“估计在年后,国家的人才方针将会有大动作,或许,以后,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人才卡的太厉害了。当然,招聘会来是一回事情,咱们还是得考虑怎么把这些人才给留下来。别到头来,我们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国家人才政策的松动,经常跟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的蒋建兴也有所了解。

这个年代,招人不容易,留住人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加不容易。

“留住人,这也是个事情,下来之后各个公司的劳资处以及人事部的人讨论一下,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留下,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怎么留住那些刚刚从校园出来,满腔热血,想要一出来就受到公司的重视,成为主管部门的领导的单纯孩子,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如我舅舅所说,如何留住才是关键的!”对于这样的问题,云非也深以为然。

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单纯的。

越是单纯的学生,在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直观认识的他们,总是抱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八十年代,放弃国家分配到南方沿海闯荡的很多毕业生,甚至是中专生,到沿海,只要一进入私人公司里面,基本上就很容易受到重视。

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