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页

如果国外的生产厂家同意向中国出口这些重型设备,最终,便宜的也就是国外的那些重型设备生产厂商。

“只要你帮忙引荐就行了,老潘,你放心,即使跟九一重工合作了,东北一机也不会抢你们的市场,对吧,老苏?”对于潘志高的担忧,杨清也清楚。

从苏光祥接手东北一机之后,为了让东北一机适应市场,养活数万人,东北一机不得不往重型车床制造上面发展。

哈尔重工的在这十多年,很多业务被东北一机给抢了,要说没有怨气,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上面用抓着没有抓着老鼠来衡量一只猫的好赖,可不管这只猫用什么手段。

虽然各大工厂都已经在逐步地深化改革,但是他们这些高层领导,依然还是国家干部。

要想往上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拿出让领导看得见的成绩说话。

对于管理企业的他们来说,什么才是领导看得见的成绩?那就是整个厂的经济效益以及全体职工的收入水平!

中国机械企业技术落后,如果不是国家的保护以及国外根本就不向重工出口重型制造装备,或许他们这些国营大厂也跟其他那些生产小型通用机床的机械厂一样,濒临破产了。

“对,对,杨总说得是,我们东北一机主要方向就是小型以及重型设备的生产制造,重型车床的生产,技术本来就不成熟,如何能够往重型数控车床上面发展?潘总您放心,我们东北一机只做6180及以下的轻型数控车床的生产……”反应过来的苏光祥急忙向着潘志高表明立场。

普通重型车床,他们已经有了技术的型号,绝对不会放弃,毕竟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利润来源。

至于重型数控车床的生产技术,本来就是就是九一重工跟哈尔重工在联合研制,即使九一重工的老板同意给他们,也得哈尔重工同意不是?

“你们生产不生产,可与我没有关系。不管哪家生产,咱们这些企业挣来的利润,都是国家的。这个不重要,关键是现在咱们应该如何让九一重工那个年轻的老板同意……”心中不这样想,但是口中却不能这样说。

体制内混的人,都这么个德性。

低头不见抬头见,反正都是在一个锅里面舀饭吃。

“咱们在这里也商量不出来个什么,反正在这边等着也是等着,要不咱们直接去蓉城?跟九一重工那个年轻老板好好谈谈?现在台湾数控机床企业大举进军大陆市场,国内这些机床厂又联合起来……”杨清说道最后,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