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军事工业制造技术,尤其是发动机的叶轮、潜艇螺旋桨等关系到整个战斗力质的提升的核心部件的制造,五轴加工中心对于中国的禁运力度,表面上看已经没有冷战时强大,但是中国在九十年代中期想要搞到五轴加工中心,根本就不容易。

当年苏联得到日本的四台五轴加工中心,总成本超过三千万美元。

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价格。

平均每台的价格超过七百五十完美元。当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有多少?三百?五百?

所以,走私团队提出的这个报价,并不是太高。

如果中国没有在八十年代中期把整个国家的战略放到经济发展上面来,别说六百万美元,就是六千万美元,中国或许都会咬牙买上几台。

现在世界性的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中国对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意愿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哪里,哪里!小子不过是一个普通暴发户而已,徒有其表,徒有其表……”云非笑容满脸地回答着黄乔松的话。

蓉城飞机厂现在主要就是生产一些歼击机的零配件以及少量生产一些歼击教练机,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枭龙战机的研究上面,同时在进行歼十的理论设计。

云非知道,枭龙战机的理论设计已经完成,现在估计试验样机都快要完成总装,他了解到的消息可是说从九二年开始研究的枭龙战机,在九四年就进行了首飞,毕竟这玩意儿的性能并没有跨代的提升,对于中国跟巴基斯坦来说,或许是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但是在国外的第三代战斗机以及服役,第四代设计已经进入了尾声,第五代战斗机已经在开始着手理论研究的情况下,蓉城飞机厂生产的这些飞机,对于欧美列强来说,没有丝毫的威胁。

不过最为让云非在意的是蓉城飞机厂在九六年就进行了首飞的歼十。

中国的第三代战机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研究,不过限于材料,限于制造水平,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取得多大突破性的进展。这最为主要的就是在设计上面,中国的设计师没有任何实物进行参照。

在加上中国的研究都得基于俄罗斯的发动机,老毛子可不比苏联,当年同一阵营的苏联都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担心中国投入到资本主义阵营的怀抱而对中国进行限制出口,要不是苏联解体,新成立的俄罗斯经济极其不景气,俄罗斯同样不会出口飞机发动机到中国。

即使这样,老毛子还经常性地涨价并且提出一些附带条件。

“云总,贵公司在数控机床的研究可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于九一重工何时能够研究成功四轴的加工中心,黄乔松很是期待。

蓉城飞机厂要想进行技术升级,首先就必须要大规模地进行制造设备的升级,而三轴以上的加工中心,可是他们最缺的玩意儿。台湾的加工中心能够大量买到,但是那些玩意儿不仅价格贵不说,加工精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加工一些精密的飞机配件,很是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