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这方面的研究投资太大!

自硬的更大的兴趣不是在研究先进刀具上面,而是想要吞并七五四厂的主要业务——用来做灯泡的发光体以及发光体支撑架的钨钼丝材以及镍带、镍管等产品。

这样市场广泛的业务,技术准入门槛低、研究资金投入得少,才是他们喜欢的。

“怎么会?他们不是搞刀具生产的吗?”自硬合金厂里面,可是有不少人都是王炳坤认识的,他不相信自硬厂里面的那些自己认识的家伙会不务正业,或者无所事事地混工资等退休。

可他哪里知道,一个公司里面的研究项目并不是那些搞技术的人自己能够决定的。

他自己在国家材料工程院里面都不能自己想搞什么项目就搞什么项目呢,要不然现在也不会坐在云非这个私人老板的车上了。

“老王,小云说的是事实,年前,我们也问过他们,现在他们的产品正是供不应求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忙着研究如何扩大生产规模什么的,哪里有时间来搞研究?”司徒贺云对着王炳坤解释道。

当他们知道他们逼着云非搞这个项目,云非反而同时提出搞三个项目的研究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的时候,就想要阻止云非,但是云非已经铁了心要搞。为了减轻九一重工的财政负担,他们也想了不少的办法。

用来炼蓝宝石的高温炉直接找生产厂家进行开发设计,刀具同样也想要就近找专门生产刀具的公司研究,却被一墙之隔的自硬厂给拒绝了。

“那蓉工呢?蓉城工具厂也是生产刀具的吧?”对于国内那些生产与钨钼制品有关的国营工厂,王炳坤还是非常熟悉的。

大西南的大山里面,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备战备荒,建设三线的时候,可是搬来了数目众多的工厂,而大部分都是与军工有关的机械厂。机械厂可是离不开合金切削刀具的,所以,在蓉城这个大西南的中心,成立了蓉城工具厂,专门为那些搬迁过来的三线工厂提供切削刀具。

“唉!别提了。蓉工已经不是当年的蓉工了。思想僵化,已经亏损好些年了……”蓉城工具厂跟其他那些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没有什么区别,原来在自硬还离得很远的时候,因为地域问题,蓉城工具厂的产品还有着不少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不少外省的切削工具进入西南,还是使用着五十年代苏联的切削刀具制造技术的蓉城工具厂的产品,逐渐开始被外来的切削刀具挤占市场。

自硬搬迁到蓉城经开区,更是让蓉城工具厂雪上加霜。

虽然自硬也是不思进取,但是他们从六十年代建厂之后,还是搞了不少的新型合金出来的。只要国内每出来一种新的金属材料,他们都会组织一次技术公关性质的切削试验,来验证自己生产的刀具能够进行加工,如果不能,就会向国家申请财政拨款用于研究出专门的切削刀具,即使不能研究出来,也会想办法从国内其他那些大型工具生产厂里面把配方给搞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材料出口到中国,自硬组织了不少次的技术攻关,却没有拿出多少的成果,再加上他们的市场份额为他们带来了足够的利润,研究更为先进的新切削刀具的心思也就渐渐淡了。

反正那些先进刀具的中国能够进口,没有必要投入巨额资金去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