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对于九十年代国内电子工厂的实力,他还真的心中没有一点的底。

不说别的,就说他从英特尔公司的51系列芯片改造而来的那个工控芯片,即使国内没有办法现在能够生产出来,他都不敢把这个拿到国外去找能够生产出来的代工厂生产。让英特尔公司知道了,将会后患无穷。毕竟,他设计的那套芯片,有着太浓厚的8051的影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后世整个中国单片机研究,51系列占据了主流地位呢!云非本来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如果不是通过度娘看到了很多的各种类型的工控芯片,他甚至会原样把英特尔的8051或者8031给抄袭出来,反正他们现在这种类型的芯片对于中国垄断的。

云非的讲解让一众搞了几十年数控系统研究的老家伙陷入了沉思。

他们搞了这么多年的数控系统,一直在仿制着国外的数控系统,却一直都没有成功,更不要谈有着自己的设计思路与理念了。现在他们公司搞的这套只是用于数控车床上面的控制系统,可以说是无比简陋,尤其是在云非的这套系统简图与云非的描述之前。

现在他们明白了,一直不服别人的秦青山,为什么在最开始见到云非的系统之后整个人失魂落魄。如果花数不能拿出与这套系统相抗衡的系统,花数现在设计的系统,根本就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一上市,就会被整个市场给抛弃,虽然现在还是卖方市场。没有人愿意傻傻地放着功能更加完善的系统不用而去用有着各种各样缺陷的系统。

尤其是那些购买数控系统改造普通机床进行精密加工的工厂,如果有选择,绝对不会买一套价格昂贵,却有着无法进行螺纹间隙补偿、无宏程序功能的系统来改装机床。

“其实,这套体统,最大的优点是,不仅能够控制控制数控车床,还能够控制数控铣床,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设置系统参数的时候,设定各种功能以及动作状态、经常使用的数值不同而已。与其说是一套系统,不如说是两套系统。系统用于铣削加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套系统定为x系列;系统用于车削加工时,我们就定为c系列。因为客户使用需求不同,很多功能用不上,我们就必须要根据客户的使用需求来进行我们的系统分类。这样一来,不仅我们的产品型号更多,客户也会因为系统减少了一些他们不需要的功能而少花钱……”云非讲出了自己这套系统与进口系统的最大区别。

进口的系统都是根据使用进行过分类,参数设置定义功能什么的,而他的这套系统,可以说算是一套系统总成。生产出来,只要加装几块电路板,或者减少几块电路板,然后在定义功能的时候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就成了不同的用于车床、或者铣床的控制系统。

“云副厂长,对于你说的这些,我们有点难以理解,尤其是大小板子的结合,没有经过实践,功能怎样,控制精度这些都是没有办法保证的……”曾红旗对于云非说的这些,有点难以消化。

毕竟,虽然他也搞了这么些年的数控系统研究,不过毕竟不能跟秦青山、梁强这两个技术老宅相比,估计赵辉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出云非这套系统的毛病,然后进行讨价还价。

“对于这个,我无法给出证明。如果有一套完整的样品放在你们面前,我想你们绝对会二话不说求着我提条件。当然,有了样品,也就没有你们什么事情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你们这个注册资金一千万的公司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加上一千万现金能够得到的了!”

对于曾红旗的心思,云非如何能够不明白?所以说话也就有点不客气,语气无比冰冷。他的话,让曾红旗感觉不是在珠三角这个亚热带的四月,而是处在西伯利亚的四月。

“云副厂长,对于你这套系统的价值,我们都明白。不过这只是一套还在理论阶段的系统,没有经过检验,没有生产出样品,你的要价,是不是太高了一点?”赵辉见到云非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坐了下来,知道他现在绝对不会再讲这套系统的技术了。所以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借着曾红旗跟云非的话题,开始讨论起价格来了。

云非在黑板上面画的简图,他们都能够看的明白,尤其是云非一边画,还一边讲解着各种单元线路安排,以及控制方式。他们没有想到,云非的系统里面居然增加了位移检测单元。